返回 A2:综合新闻

做好“加减法” 增效减负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综述

   本文字数: 187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430户、包保干部386人,其中中型主体71户、小型主体103户、微型主体2256户,且70%分布在距离师部较远的偏远团场。面对主体分散、规模小、区域跨度大等实际情况,如何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第二师铁门关市市场监管局思考的重点问题。
  今年9月,按照因地制宜、结果导向、放管结合、减负增效原则,第二师铁门关市市场监管局做好“加减法”,通过调整分层分级标准、制定动态任务清单、优化包保督导频次、调整包保干部考核、细化工作闭环管理、强化服务指导等举措,推动食品安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在当地常态化高效运行。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增效“做加法”
  在实际督导中“做加法”。师市各级包保干部围绕“督导+服务”原则,主动服务融入包保主体,在按要求完成各项包保督导工作任务的同时,面对面为包保主体做好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宣讲、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科普宣传等,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在业务指导上“做加法”。本着务实高效、通俗易懂原则,师市食安办按照精准分类培训要求,采取灵活多样方式,统筹抓好各级包保干部培训与指导工作。各团(镇)、街道办做好本级包保干部培训与指导,强化政策解读,指导包保干部照单履职,确保包保干部“包得住、督得了、完得成、宣得好”。
  在闭环管理上“做加法”。第二师铁门关市制定《食品安全包保督导与监管执法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包保干部在督导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给包保主体,能当场整改的,督促包保主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整改落实;不能当场整改的,限期整改。包保干部在督导检查中发现问题较为突出的,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留存证据,根据实际情况填报督导任务清单,并将情况反馈至属地食品安全责任部门,再由后者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反馈问题后,及时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根据问题情况,采取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停业整改、立案查处等措施督促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在次月10日前处理完成。涉及立案查处或案件查办难度较大需要延期的,在案件查办结束后反馈师市食安办。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处置结束后,由市场监管部门将问题处理情况通报包保干部,形成工作闭环。

务实高效明确导向,聚焦减负“做减法”
  在分层分级上“做减法”。第二师铁门关市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A、C、D级主体分级标准。原则上,师市领导干部、师市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包保A级主体,团(镇)、街道办领导干部包保C级主体,连队两委、社区干部包保D级主体。近两年受到过行政处罚等风险等级较高的主体可适当提级包保,严禁将上级领导干部应包主体分配给下级干部包保。
  在任务清单上“做减法”。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际情况、风险等级,以及师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第二师铁门关市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动态调整A、C、D级督导任务清单,让任务清单不再是专业或复杂的冗繁表格,而是“是否亮照经营”“食品贮存是否离墙离地”等简单明了的条目,有助于包保干部快速上手。同时,将任务清单细分为食品生产类和食品经营类两种版本,便于包保干部照单履职,实现对包保主体的靶向督导。
  在包保频次上“做减法”。第二师铁门关市明确,对获证主体每年现场督导不少于1次;对特殊食品生产者、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养老机构、近2年受到过行政处罚等风险等级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每年现场督导不少于2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原则上由团级干部包保,每年现场督导不少于1次;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经营主体,以及小摊贩、小餐饮等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包保督导不少于1次,团(镇)、街道办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督导方式和频次。
  在考核管理上“做减法”。第二师铁门关市将团(镇)、街道办包保干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纳入师市食安委年度对各团(镇)、街道办履行《师市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评议考核和师市年度绩效考核,对评议考核定为A级的团(镇)、街道办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包保干部,依据相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因个别包保干部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团(镇)、街道办在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考核中降级的,由团(镇)、街道办向师市食安办上报相关包保干部名单,予以通报批评。

□贾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