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红糖熬出“甜蜜日子”
诸暨助力小作坊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字数: 857
本报讯 时下正值甘蔗收获季节,走进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的红糖作坊,空气里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制糖车间内九锅连灶一字排开,刚从地里收割的甘蔗被放进榨蔗机里切碎碾压,经过压榨后的甘蔗汁被引入连环锅中开始熬制,制糖师傅拿着长柄铁勺不停地搅拌,并将糖液逐次舀到后面的一个个小锅里。
红糖作坊成立于2022年,由丰江周村集体筹建,以甘蔗种植、古法红糖加工为主营业务。如何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丰江周村的难题。
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作坊的困难后,以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阳光食品作坊建设为契机,帮助小作坊引入5S现场管理,优化调整小作坊的车间工艺布局和生产操作流程,在生产区域、食品仓库等关键点位安装智能摄像头等物联设备,并将视频画面接入“浙食链”,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阳光化”。
“以前生产环境比较简陋,现在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小作坊生产加工区、洗手消毒区、成品储存区设置更加合理,并将生产加工过程实时公开,消费者吃得更放心了。”红糖作坊的负责人开心地说,“阳光作坊建成之后,生产经营更加规范,销路也越来越广了。”
“丰江周村村民想把老底子的手艺传承下去,制作出原汁原味的古法红糖,我们肯定是要大力支持的。”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安华市场监管所所长斯胜军说。
除了让“古法”生产与现代食品技术相融合,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还助力红糖作坊开展品牌化经营,引导注册甜蜜丰江商标,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转变提升。同时,积极探索电商带货新路径,拓宽传统产品销售新渠道。目前,丰江周村甘蔗种植总面积近13.3公顷,红糖作坊日榨糖量达1000公斤,甘蔗及其延伸产品年总产值超3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红糖作坊成立于2022年,由丰江周村集体筹建,以甘蔗种植、古法红糖加工为主营业务。如何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是一直以来困扰丰江周村的难题。
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作坊的困难后,以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阳光食品作坊建设为契机,帮助小作坊引入5S现场管理,优化调整小作坊的车间工艺布局和生产操作流程,在生产区域、食品仓库等关键点位安装智能摄像头等物联设备,并将视频画面接入“浙食链”,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阳光化”。
“以前生产环境比较简陋,现在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小作坊生产加工区、洗手消毒区、成品储存区设置更加合理,并将生产加工过程实时公开,消费者吃得更放心了。”红糖作坊的负责人开心地说,“阳光作坊建成之后,生产经营更加规范,销路也越来越广了。”
“丰江周村村民想把老底子的手艺传承下去,制作出原汁原味的古法红糖,我们肯定是要大力支持的。”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安华市场监管所所长斯胜军说。
除了让“古法”生产与现代食品技术相融合,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还助力红糖作坊开展品牌化经营,引导注册甜蜜丰江商标,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转变提升。同时,积极探索电商带货新路径,拓宽传统产品销售新渠道。目前,丰江周村甘蔗种植总面积近13.3公顷,红糖作坊日榨糖量达1000公斤,甘蔗及其延伸产品年总产值超3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张 莹 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