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上海市场监管经验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思考
本文字数: 2778
今年年初,按照重庆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笔者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挂职工作。任职期间,深入学习研究了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的一些经验做法,发现许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工作举措非常值得复制推广。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循环动能更加强劲。一是市场准入准营更加开放便利。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打造“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平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程网办更加高效。二是市场发展环境更加公平有序。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试点开展经营者集中案件反垄断审查,办理案件203件,涉及金额2482亿元,有力夯实公平竞争政策地位。三是市场消费环境更加优质放心。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在全市建立9000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和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室,有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四是产业发展环境更具竞争优势。制定《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助推广告业年营收增至2381.8亿元,居全国第二。推动集聚高端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1500余家,年营收达376.9亿元。
(二)安全底线把稳守牢,质量发展基础全面夯实。一是市场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动食品流通全过程可溯,餐厨废弃油脂全链条闭环,疫苗药品全流程监管,初步构建了工业产品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交流大平台。二是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制定实施《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超大城市治理等各领域标准化水平。三是质量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发挥。积极推进“上海标准”评价和“上海品牌”认证,大力支持质量基础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研发,推动质量创新服务水平提升。
(三)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监管协同体系更加完善。一是法治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参与制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持“柔性”监管,制定实施“免罚”清单1.0-4.0版。二是智慧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建设,构建完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架构,推动数字监管场景不断丰富。三是信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整合抽查事项,确保“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方法和路径
(一)着力抓改革、促创新。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紧密结合。始终以群众和企业感受为根本导向,聚焦“一件事一次办”,在市场准入上持续优化流程、精简程序,统筹推进企业和产品准入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在更大范围、更加精细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完善市场监管法治体系,持续出台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突出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三是在更深层、更实处增加改革创新政策储备。坚持高站位谋划市场监管现代化发展政策举措,强化科技赋能、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不断放大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溢出效应。
(二)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一是始终坚持把“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紧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避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二是始终把守底线、保安全与释放内需潜力紧密结合。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打造放心满意的品质消费环境。三是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更大功夫、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更大力气。扎实做好群体性投诉维权、老旧电梯更换、学生儿童用品安全、食品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新药引进研发等保障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市场监管的温度。
(三)着力法治化、规范化。一是始终坚持法治引领。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增强市场监管改革动能,运用法治方式突破市场监管瓶颈。二是持续加强立法保障。积极推进市场监管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善于依靠法治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紧密依靠制度化解新矛盾。三是坚决贯彻依法行政。持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营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法治化环境。
重要经验和启示
回首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吸纳,主动思考、敢于担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路、更长远的目光,谋划更务实的举措,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坚持开放协调的理念开阔市场监管新视野。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点发力,在放宽市场准入上敢于先行先试,紧扣市场运行的准入、竞争和消费三个环节,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围绕参与全球性市场治理重点发力,积极参与主导国际技术标准规则制定,围绕守底线、拉高线、创品牌三个层次,推进实施市场安全筑基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创新引领工程。三是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力,统筹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以高质量政策供给、包容审慎式监管、高水平技术服务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系统集成性思维开拓市场监管新思路。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是强化“放管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深化登记注册与行政审批改革,着重在破解“准营”顽疾上发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配套举措,确保放得开市场有活力,管得住市场有秩序。二是强化监管网络布局系统集成。统筹强化风险监测、热点感应、分析评估、精准处置、应急指挥综合处置效能,逐步打造数字化、集成型、综合性市场监管大平台。三是强化质量创新服务系统集成。探索实施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认证集成服务,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发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坚持突出重点策略创新市场监管新举措。一是加强执法监管的时效性。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密切跟踪群众和舆情关注的热点,切实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显示度。二是增强执法监管的主动性。全面梳理当前监管工作的薄弱点,主动排查可能形成和积累的风险隐患,突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三是增强执法监管的综合性。统筹监管线上和线下、产品和服务、主体和行为等各类对象,统筹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标准、信用、社会参与等各种手段,打好市场监管组合拳。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循环动能更加强劲。一是市场准入准营更加开放便利。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打造“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平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程网办更加高效。二是市场发展环境更加公平有序。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试点开展经营者集中案件反垄断审查,办理案件203件,涉及金额2482亿元,有力夯实公平竞争政策地位。三是市场消费环境更加优质放心。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在全市建立9000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和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室,有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四是产业发展环境更具竞争优势。制定《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助推广告业年营收增至2381.8亿元,居全国第二。推动集聚高端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1500余家,年营收达376.9亿元。
(二)安全底线把稳守牢,质量发展基础全面夯实。一是市场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动食品流通全过程可溯,餐厨废弃油脂全链条闭环,疫苗药品全流程监管,初步构建了工业产品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交流大平台。二是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制定实施《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超大城市治理等各领域标准化水平。三是质量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发挥。积极推进“上海标准”评价和“上海品牌”认证,大力支持质量基础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研发,推动质量创新服务水平提升。
(三)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监管协同体系更加完善。一是法治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参与制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持“柔性”监管,制定实施“免罚”清单1.0-4.0版。二是智慧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建设,构建完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架构,推动数字监管场景不断丰富。三是信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整合抽查事项,确保“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方法和路径
(一)着力抓改革、促创新。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紧密结合。始终以群众和企业感受为根本导向,聚焦“一件事一次办”,在市场准入上持续优化流程、精简程序,统筹推进企业和产品准入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在更大范围、更加精细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完善市场监管法治体系,持续出台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突出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三是在更深层、更实处增加改革创新政策储备。坚持高站位谋划市场监管现代化发展政策举措,强化科技赋能、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不断放大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的溢出效应。
(二)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一是始终坚持把“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紧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避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二是始终把守底线、保安全与释放内需潜力紧密结合。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打造放心满意的品质消费环境。三是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更大功夫、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更大力气。扎实做好群体性投诉维权、老旧电梯更换、学生儿童用品安全、食品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新药引进研发等保障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市场监管的温度。
(三)着力法治化、规范化。一是始终坚持法治引领。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增强市场监管改革动能,运用法治方式突破市场监管瓶颈。二是持续加强立法保障。积极推进市场监管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善于依靠法治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紧密依靠制度化解新矛盾。三是坚决贯彻依法行政。持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营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法治化环境。
重要经验和启示
回首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吸纳,主动思考、敢于担当,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路、更长远的目光,谋划更务实的举措,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坚持开放协调的理念开阔市场监管新视野。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点发力,在放宽市场准入上敢于先行先试,紧扣市场运行的准入、竞争和消费三个环节,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围绕参与全球性市场治理重点发力,积极参与主导国际技术标准规则制定,围绕守底线、拉高线、创品牌三个层次,推进实施市场安全筑基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创新引领工程。三是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力,统筹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以高质量政策供给、包容审慎式监管、高水平技术服务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系统集成性思维开拓市场监管新思路。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是强化“放管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深化登记注册与行政审批改革,着重在破解“准营”顽疾上发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配套举措,确保放得开市场有活力,管得住市场有秩序。二是强化监管网络布局系统集成。统筹强化风险监测、热点感应、分析评估、精准处置、应急指挥综合处置效能,逐步打造数字化、集成型、综合性市场监管大平台。三是强化质量创新服务系统集成。探索实施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认证集成服务,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发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坚持突出重点策略创新市场监管新举措。一是加强执法监管的时效性。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密切跟踪群众和舆情关注的热点,切实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显示度。二是增强执法监管的主动性。全面梳理当前监管工作的薄弱点,主动排查可能形成和积累的风险隐患,突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三是增强执法监管的综合性。统筹监管线上和线下、产品和服务、主体和行为等各类对象,统筹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标准、信用、社会参与等各种手段,打好市场监管组合拳。
□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副区长、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挂职) 何 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