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3:研究思考

“以赛促学”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训启示

   本文字数: 1389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这是食品安全工作同时需要事前风险防控与事后事故应急的客观基础。而且,常态化的风险防控及其管理本身包含着应急管理机制。因为“一时用兵”的成效离不开“千日养兵”的准备。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中,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探索着应急处置的实践创新。例如,近期举行的京津冀地区开展食品安全事故(III级)联合应急演练、辽宁等省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中整合了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演练内容等就很有代表性。当竞赛有助于将“纸上的知识”变为“行动中的技能”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基于知识竞赛开展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训为例,笔者认为,在“以赛促学”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从出题到答题,实现“经验”的输出与“知识”的输入。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叠加了应急管理、食品安全、行政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答题,以各区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的队伍需要结合疾控等其他部门的参赛成员,来确保专业认知的分工与协作。对于出题,如何依据既有的规范文件聚焦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并借助场景化的案例“鲜活”地看到知识的应用时机、方法以及关联认知的异同,则需要深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实务专家打磨题型、题干和竞答方式。例如参赛人员往往熟悉食品安全事故分级的评估内容,但在分级响应后,需要掌握的认知不只是如何依据不同条件来提级或降级响应,还包括直接评定IV级和从IV提级到III级的区别,又或者是评定III级和从III级降级到IV级的区别。
  第二,从知己到知彼,避免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孤军奋战。食品安全事故的挑战既有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也面临着公众、媒体等主体构建的风险认知及其带来的交流需求,如应对“食品安全舆情化”的挑战。因此,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不仅需要科学评估来支撑事实认定和针对性的应急措施,而且需要多方联动的信息共享与内外兼顾的交流。这意味着市场监管人员在了解自身应急职责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关部门在事前信息通报、事中联动应急的职责分工。这有助于在应急实战中彰显己方的专业能力,主动应急而非被动应付。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都可能成为组织防控和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根据石家庄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对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生活饮用水污染等事件,由卫生健康部门依据相关规定,牵头组织防控和应急处置。
  第三,从答错到纠错,后者可融合问题驱动下的现场教学。从时间维度来说,赛前、赛中、赛后都能发挥竞赛的“以赛促学”作用。与赛前规范性文件学习的“有范围、无重点”相比,赛后的复盘和再学习则因比赛现场的答得上或答不上有了知识补缺的导向。毕竟,“以赛促学”的“应急学习”旨在为大家提供专业知识框架,细节要点更有赖于日常积累与熟能生巧。当答题现场的错误乃至争议需要解惑时,答案及其知识背景、应用场景等的专家讲解,有助于参赛团队和现场聆听人员的认知提升。而且,从赛前的出题到赛中的答题解题互动,专家还可以借助题目之间的关联性和不同形式的反复讲解,来提升现场人员的认知系统性与应用性。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孙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