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难点 创新招法 成效初显
——四川巩固提升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成果综述
本文字数: 2758
近年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及回头看工作安排部署,主动进位、勇于探索、创新招法,紧盯社会关切、瞄准监管难点,积极探索监管新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消除风险隐患,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更好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筛查防风险
四川省现有特殊食品生产企业40家,其中保健食品39家、婴配乳粉1家,特殊食品经营主体8.6万家。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紧紧围绕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目标,落实让政策“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思想,持续优化特殊食品许可准入业务审批系统,完善线上办事流程,畅通线下办理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将法定办理时间缩短60%;持续推动国产保健食品备案“跨省通办”,实现特殊食品备案“全程网办”和“当即备案、当场发号、当日公告”。
2022年以来,该局实施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非靶向筛查预警监管,委托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对辖区内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开展非靶向筛查监测,即在食品抽检监测项目之外,对特殊食品生产原料、中间体、提取物和食品添加剂开展有机化合物、无机元素、食品微生物等3000余种未知风险物质高通量非靶向筛查,发现潜在问题隐患12个,涉及高风险指标13项,这为食品安全标准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借鉴和数据参考。
对于筛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该局组织专家、企业开展溯源分析和自查,排查企业作业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开展原辅料及成品跟踪检测,为企业“问诊把脉”找准“病根”,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消除隐患。
紧盯社会关切,巩固提升固成效
自2021年起,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就把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纳入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工作内容,围绕社会关注的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同时,结合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和“春雷行动”,持续开展特殊食品“守查保”专项行动回头看和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
2023年以来,该局围绕开展“缓解体力疲劳、减肥功能保健食品风险专项排查”等整治行动,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96万家次,发现处置问题2186个,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03件,罚款81.33万元。
2024年,该局联合14个部门开展网络市场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把保健食品网络销售行为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着力督促网络销售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履行核验、登记、管理入驻经营保健食品商户身份信息,提示提醒其按照规定亮照亮证经营,指导其在商品展示页面中对保健食品进行明显区分,加大对网络销售中非法宣称疾病预防、治疗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制发《四川省特殊食品标签标识警示用语管理工作指引》和《四川省网络销售特殊食品监测指引》,指导基层监管人员持续加强对特殊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中标签标识和网络销售的日常监督管理。
瞄准热点难点,探索监管新机制
聚焦保健食品会销长期存在的欺诈和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2023年,该局指导四川省47个县(区)569家企业开展保健食品“良币驱逐劣币”沙盒监管机制探索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针对盒内企业的会议营销报备(告)、盒内主体定期公示、诚信经营公开承诺、营销场所主动公示等四项制度,配套实施会议营销可视化监管、会议营销补偿或保险机制、沙盒监管ODR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等三项举措,促进“良币”占领保健食品线下销售的主阵地,引导部分“劣币”的会议营销行为重回阳光下,增加透明度。通过试点,保健食品消费投诉举报减少50%以上,针对老年群体的夸大虚假宣传、欺诈销售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024年,该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保健食品经营沙盒监管基本规则,强化沙盒监管在规范保健食品会销行为中的应用,落实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事前报告和录像备查制度,要求以会议、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举办线下保健食品宣传推介应当提前3个工作日书面报告举办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接受监督;要求在许可(备案)的固定经营场所外举办线下保健食品宣传推介应全过程录像保存备查,通过规范保健食品会销行为及试点保健食品经营公开承诺、主动公示和配套售后保障制度,有效减少了商家夸大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的空间,营造诚信透明的保健食品经营环境。
注重能力提升,推动责任真落实
该局组织召开全省落实特殊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观摩推进会议,制定“特殊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指导全省37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569家大中型销售企业和连锁销售企业总部按规定配齐608名食品安全总监和722名食品安全员,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深化成渝双城合作,互派检查员共同培训和交叉检查,共同学习交流,提升监管能力水平。2023年,利用市场监管总局“特食抽查考核”小程序开展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抽查考核,高标准完成抽查考核任务,生产企业抽考覆盖率100%、经营企业达89.42%,参加考核人数7.89万人次,考核通过率达89.42%,各项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科普宣传,营造共治好氛围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挥社会共治力量,积极构建“开源、众创、传播、共享”的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创作宣传新格局。以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为重点,向全省人民广泛科普特殊食品的概念、功能声称、适用人群、标签标识等基本常识,引导群众正确掌握虚假宣传、“套路”营销等识别技能,助力守护“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年,该局动员宣传、科技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传播特殊食品好声音网络科普竞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打造热门话题,创作“传播特殊食品好声音”等特殊食品科普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遴选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群体和自我防护能力较弱的中老年特定人群,充分运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精准信息流推送,引导广大群众关注观看特殊食品科普作品。
活动共收到推荐作品319件(其中藏汉双语作品5件),吸引近9000万人次参与话题讨论和点评,审核发布作品206件,播放量超过1.1亿次。通过该活动,进一步提升特殊食品科普宣传的广泛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特殊食品行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筛查防风险
四川省现有特殊食品生产企业40家,其中保健食品39家、婴配乳粉1家,特殊食品经营主体8.6万家。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紧紧围绕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目标,落实让政策“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思想,持续优化特殊食品许可准入业务审批系统,完善线上办事流程,畅通线下办理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将法定办理时间缩短60%;持续推动国产保健食品备案“跨省通办”,实现特殊食品备案“全程网办”和“当即备案、当场发号、当日公告”。
2022年以来,该局实施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非靶向筛查预警监管,委托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对辖区内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开展非靶向筛查监测,即在食品抽检监测项目之外,对特殊食品生产原料、中间体、提取物和食品添加剂开展有机化合物、无机元素、食品微生物等3000余种未知风险物质高通量非靶向筛查,发现潜在问题隐患12个,涉及高风险指标13项,这为食品安全标准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借鉴和数据参考。
对于筛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该局组织专家、企业开展溯源分析和自查,排查企业作业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开展原辅料及成品跟踪检测,为企业“问诊把脉”找准“病根”,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消除隐患。
紧盯社会关切,巩固提升固成效
自2021年起,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就把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纳入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工作内容,围绕社会关注的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同时,结合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和“春雷行动”,持续开展特殊食品“守查保”专项行动回头看和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
2023年以来,该局围绕开展“缓解体力疲劳、减肥功能保健食品风险专项排查”等整治行动,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96万家次,发现处置问题2186个,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03件,罚款81.33万元。
2024年,该局联合14个部门开展网络市场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把保健食品网络销售行为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着力督促网络销售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履行核验、登记、管理入驻经营保健食品商户身份信息,提示提醒其按照规定亮照亮证经营,指导其在商品展示页面中对保健食品进行明显区分,加大对网络销售中非法宣称疾病预防、治疗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制发《四川省特殊食品标签标识警示用语管理工作指引》和《四川省网络销售特殊食品监测指引》,指导基层监管人员持续加强对特殊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中标签标识和网络销售的日常监督管理。
瞄准热点难点,探索监管新机制
聚焦保健食品会销长期存在的欺诈和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2023年,该局指导四川省47个县(区)569家企业开展保健食品“良币驱逐劣币”沙盒监管机制探索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针对盒内企业的会议营销报备(告)、盒内主体定期公示、诚信经营公开承诺、营销场所主动公示等四项制度,配套实施会议营销可视化监管、会议营销补偿或保险机制、沙盒监管ODR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等三项举措,促进“良币”占领保健食品线下销售的主阵地,引导部分“劣币”的会议营销行为重回阳光下,增加透明度。通过试点,保健食品消费投诉举报减少50%以上,针对老年群体的夸大虚假宣传、欺诈销售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024年,该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保健食品经营沙盒监管基本规则,强化沙盒监管在规范保健食品会销行为中的应用,落实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事前报告和录像备查制度,要求以会议、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举办线下保健食品宣传推介应当提前3个工作日书面报告举办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接受监督;要求在许可(备案)的固定经营场所外举办线下保健食品宣传推介应全过程录像保存备查,通过规范保健食品会销行为及试点保健食品经营公开承诺、主动公示和配套售后保障制度,有效减少了商家夸大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的空间,营造诚信透明的保健食品经营环境。
注重能力提升,推动责任真落实
该局组织召开全省落实特殊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观摩推进会议,制定“特殊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指导全省37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569家大中型销售企业和连锁销售企业总部按规定配齐608名食品安全总监和722名食品安全员,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深化成渝双城合作,互派检查员共同培训和交叉检查,共同学习交流,提升监管能力水平。2023年,利用市场监管总局“特食抽查考核”小程序开展特殊食品从业人员抽查考核,高标准完成抽查考核任务,生产企业抽考覆盖率100%、经营企业达89.42%,参加考核人数7.89万人次,考核通过率达89.42%,各项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科普宣传,营造共治好氛围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挥社会共治力量,积极构建“开源、众创、传播、共享”的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创作宣传新格局。以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为重点,向全省人民广泛科普特殊食品的概念、功能声称、适用人群、标签标识等基本常识,引导群众正确掌握虚假宣传、“套路”营销等识别技能,助力守护“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年,该局动员宣传、科技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传播特殊食品好声音网络科普竞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打造热门话题,创作“传播特殊食品好声音”等特殊食品科普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遴选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群体和自我防护能力较弱的中老年特定人群,充分运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精准信息流推送,引导广大群众关注观看特殊食品科普作品。
活动共收到推荐作品319件(其中藏汉双语作品5件),吸引近9000万人次参与话题讨论和点评,审核发布作品206件,播放量超过1.1亿次。通过该活动,进一步提升特殊食品科普宣传的广泛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特殊食品行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雷光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