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阿里山”的“电商枫桥”故事
本文字数: 1889
在与台湾阿里山隔海相望的闽西山区,坐落着一个被誉为“中国杜鹃花之乡”的美丽小镇——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永福镇的海拔高度和气候与台湾阿里山相似,吸引了大量台湾企业前来投资、创业,高山乌龙茶和杜鹃花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里被台湾同胞亲切地誉为“大陆阿里山”。
永福镇现有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盆栽杜鹃花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软枝乌龙茶种植面积将近5万亩,每年生产台式乌龙茶近3000吨。近年来,这里的电商产业“井喷式”发展,现有花卉电商经营主体3934户,茶叶经营主体381户,形成了以花卉为主、台式乌龙茶为辅的电商格局。为应对电商投诉举报量逐年递增与基层执法人员不足的现实矛盾,漳平市市场监管局永福市场监管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电商枫桥”做法,强化涉台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助推台企高质量融合发展。
提前介入 加强培训
2024年4月,漳平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人民法院召开电商矛盾纠纷调处联席会议,签署《预防化解电商矛盾纠纷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日常联络机构和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健全双方数据交换机制,分析研判辖区电商经济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通报典型案例,研讨交流案件,共同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指导企业规范合同格式,嵌入仲裁条款,组建“电商枫桥”调解服务专业队,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纠纷,形成多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
永福市场监管所联合永福花卉协会、电商协会及台商联谊会等组织,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4期电商从业者及电商客服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律法规。多年来,已组织举办35期电商从业者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81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电商从业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了应对消费纠纷处置能力,提升了电商客服人员整体素质,大部分普通电商消费纠纷均消除于萌芽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电商消费类投诉举报数量逐年减少,从2019年最高峰的347件减少到2023年的162件。
标准引领 摆脱困境
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是台商台农在永福投资创业的重要产业,在台式乌龙茶国家标准未实施前,台资茶企主要借用福建铁观音标准进行生产。但是,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与福建铁观音在外观品质、生产工艺上有着较大差别,带来了“职业索赔人”对茶企恶意索赔问题,仅2016年就收到56件相关投诉举报。
永福市场监管所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的惠台助农政策,充分发挥标准化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推动《台式乌龙茶》及《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制及宣贯等服务工作,并于2021年颁布实施。2022年后,未再接到过相关投诉举报件,有力帮助台资茶企破解台式乌龙茶生产经营中无标可依的难题,运用标准规范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产业发展,提升了茶叶市场竞争力,推动两岸行业标准领域互认互通。
主动服务 标签预审
台资茶企在定制茶叶包装及标签时,会先将相关样稿送到永福市场监管所进行预审,由执法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提出审查建议,指导台商茶企做好茶叶外包装及标签,从而进一步规范包装标签,减少相关投诉举报问题。近5年来,执法人员向台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104条次。
自实行食品包装标签预审机制以来,有关包装标签的投诉举报件已减少到2023年的1件。
依法监管 包容审慎
永福市场监管所灵活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依法依规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事前指导、风险提示、约谈回访等制度,在应对“职业索赔人”恶意投诉举报时坚持“教育引导在先、检查处罚在后”的监管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两年来,先后对台商台企组织实施事前指导6次,发放风险提示14份,组织集体约谈1次,纠正轻微违法行为7家次,增强了台商台企在大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的意识,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永福镇现有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盆栽杜鹃花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软枝乌龙茶种植面积将近5万亩,每年生产台式乌龙茶近3000吨。近年来,这里的电商产业“井喷式”发展,现有花卉电商经营主体3934户,茶叶经营主体381户,形成了以花卉为主、台式乌龙茶为辅的电商格局。为应对电商投诉举报量逐年递增与基层执法人员不足的现实矛盾,漳平市市场监管局永福市场监管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电商枫桥”做法,强化涉台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助推台企高质量融合发展。
提前介入 加强培训
2024年4月,漳平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人民法院召开电商矛盾纠纷调处联席会议,签署《预防化解电商矛盾纠纷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日常联络机构和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健全双方数据交换机制,分析研判辖区电商经济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通报典型案例,研讨交流案件,共同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指导企业规范合同格式,嵌入仲裁条款,组建“电商枫桥”调解服务专业队,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纠纷,形成多元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
永福市场监管所联合永福花卉协会、电商协会及台商联谊会等组织,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4期电商从业者及电商客服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律法规。多年来,已组织举办35期电商从业者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81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电商从业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了应对消费纠纷处置能力,提升了电商客服人员整体素质,大部分普通电商消费纠纷均消除于萌芽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电商消费类投诉举报数量逐年减少,从2019年最高峰的347件减少到2023年的162件。
标准引领 摆脱困境
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是台商台农在永福投资创业的重要产业,在台式乌龙茶国家标准未实施前,台资茶企主要借用福建铁观音标准进行生产。但是,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与福建铁观音在外观品质、生产工艺上有着较大差别,带来了“职业索赔人”对茶企恶意索赔问题,仅2016年就收到56件相关投诉举报。
永福市场监管所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的惠台助农政策,充分发挥标准化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推动《台式乌龙茶》及《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制及宣贯等服务工作,并于2021年颁布实施。2022年后,未再接到过相关投诉举报件,有力帮助台资茶企破解台式乌龙茶生产经营中无标可依的难题,运用标准规范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茶)产业发展,提升了茶叶市场竞争力,推动两岸行业标准领域互认互通。
主动服务 标签预审
台资茶企在定制茶叶包装及标签时,会先将相关样稿送到永福市场监管所进行预审,由执法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提出审查建议,指导台商茶企做好茶叶外包装及标签,从而进一步规范包装标签,减少相关投诉举报问题。近5年来,执法人员向台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104条次。
自实行食品包装标签预审机制以来,有关包装标签的投诉举报件已减少到2023年的1件。
依法监管 包容审慎
永福市场监管所灵活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依法依规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事前指导、风险提示、约谈回访等制度,在应对“职业索赔人”恶意投诉举报时坚持“教育引导在先、检查处罚在后”的监管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近两年来,先后对台商台企组织实施事前指导6次,发放风险提示14份,组织集体约谈1次,纠正轻微违法行为7家次,增强了台商台企在大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的意识,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黄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