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问题抓谋划 突出重点抓落实
——广西2024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综述
本文字数: 1475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问题抓谋划,突出重点抓落实,提质增效抓推进,协调联动抓共治,压实各方责任,精准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效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全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源头防控
广西健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各市党委、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安全生产年度考核;建立“三书一函”制度,全自治区共发送挂牌督办通知书5份、约谈通知书122份、整改通知书390份、提醒敦促函228份,层层传导压力;持续加大特种设备“两个规定”落实力度,推动全自治区4.1万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健全风险管控清单。
广西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作业人员素质,督促生产单位配备安全总监923人、安全员1878人,督促使用单位配备安全总监50950人、安全员59319人。同时,广西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10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员31411人次;开展作业人员证涉假专项治理,采取严控新设机构、严格准入管理、严格退出机制等10项举措,强化属地发证机关、监管部门、考试机构和用工单位责任落实,取消、暂停考试机构资格14家,联合查处考试作弊案件3件;强化行刑衔接,追究刑事责任5人,狠刹考试乱象。
聚焦重点任务 严守安全底线
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电梯、小型锅炉、电站锅炉、氧气瓶、高危大型游乐设备以及化工企业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大力整治问题隐患。全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共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7551家次,发现并整治安全问题隐患13293个,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211份,立案381件,查封设备945台;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降至0.072,连续两年下降,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安全风险。
同时,加强证后监管,组织完成对293家特种设备生产、充装单位及检验机构的年度证后监督检查,督促287家企业完成问题隐患整改,注销许可核准资质4家。
推进智慧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
广西推进特种设备赋码管理,41.05万台特种设备实现一码统管,全自治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纳入在线动态监管,实施气瓶全流程追溯管理;创新开发电梯智慧管理系统,推广运用现场执法检查App,监管方式由“漫天撒网”向“高效精准”转变。
广西健全燃气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打造“气瓶阳光充装+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17.31万只“问题瓶”清零;上线运用广西城镇燃气“阳光充装”平台,推进136家充装经营场所充装过程“阳光”展现,让监督直达群众“指尖”;创新出台燃气压力管道“十严格”措施,推进1187条共计1160公里老旧、历史遗留问题的管道完成法定检验闭环,检验率100%。
为促进特种设备“两个规定”落实落细,广西建立落实特种设备“两个规定”分片包干机制,上线现场考核小程序,对企业关键人员实施“随查抽考”,推动全自治区588家生产单位和4.1万家使用单位100%配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信息填报率达100%。
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源头防控
广西健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各市党委、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安全生产年度考核;建立“三书一函”制度,全自治区共发送挂牌督办通知书5份、约谈通知书122份、整改通知书390份、提醒敦促函228份,层层传导压力;持续加大特种设备“两个规定”落实力度,推动全自治区4.1万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健全风险管控清单。
广西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作业人员素质,督促生产单位配备安全总监923人、安全员1878人,督促使用单位配备安全总监50950人、安全员59319人。同时,广西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10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和安全员31411人次;开展作业人员证涉假专项治理,采取严控新设机构、严格准入管理、严格退出机制等10项举措,强化属地发证机关、监管部门、考试机构和用工单位责任落实,取消、暂停考试机构资格14家,联合查处考试作弊案件3件;强化行刑衔接,追究刑事责任5人,狠刹考试乱象。
聚焦重点任务 严守安全底线
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电梯、小型锅炉、电站锅炉、氧气瓶、高危大型游乐设备以及化工企业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设备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大力整治问题隐患。全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共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7551家次,发现并整治安全问题隐患13293个,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211份,立案381件,查封设备945台;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降至0.072,连续两年下降,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安全风险。
同时,加强证后监管,组织完成对293家特种设备生产、充装单位及检验机构的年度证后监督检查,督促287家企业完成问题隐患整改,注销许可核准资质4家。
推进智慧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
广西推进特种设备赋码管理,41.05万台特种设备实现一码统管,全自治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纳入在线动态监管,实施气瓶全流程追溯管理;创新开发电梯智慧管理系统,推广运用现场执法检查App,监管方式由“漫天撒网”向“高效精准”转变。
广西健全燃气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打造“气瓶阳光充装+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17.31万只“问题瓶”清零;上线运用广西城镇燃气“阳光充装”平台,推进136家充装经营场所充装过程“阳光”展现,让监督直达群众“指尖”;创新出台燃气压力管道“十严格”措施,推进1187条共计1160公里老旧、历史遗留问题的管道完成法定检验闭环,检验率100%。
为促进特种设备“两个规定”落实落细,广西建立落实特种设备“两个规定”分片包干机制,上线现场考核小程序,对企业关键人员实施“随查抽考”,推动全自治区588家生产单位和4.1万家使用单位100%配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信息填报率达100%。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龙慧琳 曾 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