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1:要闻

乘“数”而行 “智”理有道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数字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本文字数: 2097


  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2024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出外资企业全程网办、涉企收费监测、证照临期短信提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做到服务便捷高效,为企业打造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的良好营商环境。

全程网办“再升级” 数字技术破解外资准入堵点
  在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数字政务改革,升级打造“e窗通2.0”数字服务平台,创新性提供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一件事”、“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集成化办理服务,已实现除特殊事项外100%全程网办。
  “真的办成了!没想到坐在家里在线申请就能开公司。”2024年9月9日,俄罗斯投资人迪尼莎娃·安娜使用“外国(地区)护照”在线进行身份核验后,成功在网上办理了北京安韵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设立登记手续并领到营业执照。
  据介绍,北京市聚焦外商投资企业开办便利化,以数字赋能进行身份认证,拓展投资人在线认证渠道,实现持有他国护照、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或者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证、台湾居民证6类证件的自然人可以在网上通过“刷脸”完成身份核验,着力打造“全环节、不见面、零成本”的外资企业开办模式,率先实现外资企业“动动手指就能办”。据统计,2024年,北京市新设外资企业2775家。
  去年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发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及配套《常见问题解答》,全面梳理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和注意事项,并对网上注册过程中常见问题提供详细解答方案,为外资企业在京设立提供更为详细的指导和服务。

收费治理“常态化” 动态监测帮助企业降费减负
  涉企收费关系企业核心利益。自2024年9月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从典型大中小微企业、代表性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平台企业、重点行业协会商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5类主体中,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收费行为,违反价格管理政策的收费行为,以及价费优惠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测收集。
  该局依托事中监管系统开发建设“价格监管”功能模块,并于2024年11月底在“京通”小程序上线“价格监管—涉企收费填报”入口。监测点企业、协会等单位可在该功能栏目填报被收取的费用信息,相关数据将统一归集至市场监管部门事中监管系统。市、区两级监管人员可定期登录系统查看,并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企业负担情况,若发现有违法违规收费线索,将转至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处理。
  此外,“京通”小程序还设立“涉企收费政策”专区,及时推送涉企收费政策,向经营主体广泛宣传政府降本减负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红利”。
  “去年,北京市通过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引导收费单位向企业退还各类费用6565万元,惠及企业1万多家。”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上门服务、现场走访、线上指导等多种方式,深入联系对接监测点,持续完善涉企收费‘哨点’监测体系,加强对监测信息的分类处置和成果运用,推动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工作取得更多实效。”

政企沟通“零距离” 智能提醒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您好,持证人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持证项目工作,请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的规定,及时办理复审,避免超期。”日前,海淀区一家电梯维保单位修理工李先生收到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期满的提醒短信。“太感谢了,要不是系统提醒,还真的就忘了呢,我赶紧准备材料去申请复审。”李先生说。
  据了解,“e窗通”平台依据经营主体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相关办事流程以及业务要求,对“小食杂店备案”“食品经营许可”“重要工业产品许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等多种许可事项证书,提前进行证书到期短信提示,及时提醒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许可证照延续、换证等业务。自该功能上线以来,已累计向经营主体发送超24万条提醒短信。
  “证照到期前提醒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是服务的延续,通过‘事前提醒’节省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助企安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2025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企业需求,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全程网办范围,加快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规范“扫码检查”行为,借助AI大模型创新提供政务服务智能问答、政策精准推送等服务,实现监管和服务效能双提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