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2:综合新闻

精准监管“双向减负” 数治场景“静”享“食”光

——看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实践

   本文字数: 1948


  位于上海市静安寺商圈的“CP静安”,餐饮全国首店、上海首店、区域首店集聚。新开首店集中开业通常意味着商场、企业在应对大客流消费者的同时,还要迎接多部门、多频次的检查,难免让“初来乍到”的企业无所适从。
  如何在筑牢餐饮单位安全防线的同时,有效减少多部门现场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行为的影响?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落地实施,构建了以“一体化综合监管”为主轴,以“数治场景”与“共治场景”为两翼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协同赋力
  为扎实推进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区绿化市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消防救援局、区数据局等部门,围绕各自年度监管重点、检查事项,结合餐饮单位风险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等内容细化检查流程,确定了一体化综合监管行政检查表单,涵盖食品安全检查十大类37项、特种设备安全二大类26项、消防安全四大类37项、市容环境卫生五大类一体化4项共超百余项检查标准。检查前又根据投诉举报引发的“触发式”检查情况,再次对检查名单和检查事项进行优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执法人员选择餐厅客流平稳时段进行检查。通过出示“检查码”,告知商户本次行政检查的依据、内容、要求等,让商户对每项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各部门围绕“一次上门解决多个问题”,就餐饮企业人员管理、原料储存、追溯系统、加工操作,商户燃气管道、消防设备以及燃气用具的线路、管路设置,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收运,病媒“三防”落实等内容分别开展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餐饮企业开展餐具ATP细菌测试、阴离子洗涤剂残留测试,把一次监管的“含金量”做足。
  检查结束后,将各部门提出的整改事项及内容制发清单统一告知餐饮企业限时完成整改。这种让检查频次做“减法”、给监管质效做“加法”的方式,在守牢安全防线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商家迎检成本。经统计,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静安区涉及餐饮一体化综合监管的部门通过开展联合检查,现场检查频次同比减少40%。

数治赋能
  要实现“执法不扰企、监管不缺位”,更要以数智化方式撬动监管方式的转型。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以“数据”为核心,充分发挥“天鹰”“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能远程监管手段作用,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场景应用,及时、精准地发现安全隐患,既让一体化综合监管现场检查更具针对性,更让无感监管触达食品安全的“细枝末梢”。目前,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推进全区1700余家餐饮企业建设了“互联网+明厨亮灶”。
  在静安寺市场监管所的智慧大屏上,既可以实时看到监控数据,也可以回放查看关键环节。针对AI智能预警算法推送的从业人员抽烟、垃圾桶未加盖、未穿工作服衣帽等问题,及时督促企业整改。数治场景延伸了监管触角,打通了服务链,促进了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提升。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健全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闭环机制,通过“云复核”方式,由执法人员对餐饮企业整改情况、长效机制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核,带动餐饮企业跑出食品安全管理的“加速度”。

共治赋值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充分调动商场运营管理方、第三方评估机构、食品协会等社会力量,进一步丰富“非现场检查”场景,建立了商业体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尤其注重调动商场运营管理方力量,推动商场内餐饮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在上海“CP静安”,在静安区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商场运营管理方建立了多维度管理场景,在制度管理方面,建立《餐饮租户运营安全管理指引》,食品安全管控涵盖了公示、管理制度、食品加工、消毒、环境卫生、人员管理、库房等多方面。在动态管理方面,建立了包括每周一次的小型晨会、每两周一次的运营方主要负责人带队巡查、每月一次的店长会议、重要节假日节前排查等反馈机制,同时,积极探索第三方辅助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问题发现专业能力。在闭环管理方面,商场运用自身EHS管理系统(环境、健康、安全),将问题描述、问题分类、风险等级、整改建议、整改结果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整改完毕将问题关闭、销项。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颉鸣表示,将持续聚焦打破“多头检查”瓶颈,实现“无感检查、有感服务”监管理念转变,不断推进餐饮业一体化综合监管,探索“非现场”监管、“触发式”监管新模式,给检查频次做“减法”,给监管质效做“加法”,不断提升企业感受度,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程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