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46个外摆经营点 搭建2453个临时摊位
北海让“城市烟火”更具“文明味”
本文字数: 978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执照身份识别+食品备案卡+温情柔性执法”模式,推动规范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管理,破解食品摊贩流动性强、难以监管等诸多难点,督促经营主体文明有序经营,让“城市烟火”更有“文明味”。
2024年,北海市印发《关于规范有序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大力推广该市海城区高德街道办经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北海“夜经济”地标。《方案》明确划定外摆经营点,要求职能部门为食品小摊贩办理营业执照、发放入场经营证,并将其经营情况录入辖区企业(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同时按照“科学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利用分布于各商超、高校周边、海滩等网红街道空地、闲置用地规划46个外摆经营点(已运营33个),搭建2453个临时摊位,让食品摊贩有“固定”经营场地、持合法经营资质。
为推进食品摊贩经济有序发展,北海市通过上门服务和窗口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外摆经营许可(备案)流程,推广使用“一窗通”移动端(智桂通)并实现全程线上登记,网上受理、审批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为个体经营户“零跑腿”“零材料”“零成本”办理许可。同时在市内规模较大的外摆经营点区域设立营业执照现场办理服务点,便于食品摊贩领取营业执照和流动经营备案卡。截至2024年12月,该市为食品摊贩上门办理营业执照1375张,食品摊贩备案卡283张,完善制定6项制度,开展行政指导1324次、帮扶指导5278摊次,督促办理健康证383张。
北海市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以“人情味”监管提升城市“烟火气”。在日常监管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告知食品摊贩不得经营高风险食品,指导督促食品摊贩悬挂统一制作的公示牌,公示相关证照,完善经营设施设备。同时,细化责任清单和自由裁量权,对首次发生违法行为且违法情节轻微的经营主体,如食品摊贩经营活动中常见的未戴口罩、加工操作不规范、信息公示不完整等轻微违法行为进行口头提醒、教育疏导,引导其整改违法行为,消除违法行为影响。经过执法人员口头提醒、劝导、约谈或发放书面责令整改通知书后当场改正或按限期整改完毕的,免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改正的情况,则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024年,北海市印发《关于规范有序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大力推广该市海城区高德街道办经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北海“夜经济”地标。《方案》明确划定外摆经营点,要求职能部门为食品小摊贩办理营业执照、发放入场经营证,并将其经营情况录入辖区企业(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同时按照“科学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利用分布于各商超、高校周边、海滩等网红街道空地、闲置用地规划46个外摆经营点(已运营33个),搭建2453个临时摊位,让食品摊贩有“固定”经营场地、持合法经营资质。
为推进食品摊贩经济有序发展,北海市通过上门服务和窗口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外摆经营许可(备案)流程,推广使用“一窗通”移动端(智桂通)并实现全程线上登记,网上受理、审批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为个体经营户“零跑腿”“零材料”“零成本”办理许可。同时在市内规模较大的外摆经营点区域设立营业执照现场办理服务点,便于食品摊贩领取营业执照和流动经营备案卡。截至2024年12月,该市为食品摊贩上门办理营业执照1375张,食品摊贩备案卡283张,完善制定6项制度,开展行政指导1324次、帮扶指导5278摊次,督促办理健康证383张。
北海市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以“人情味”监管提升城市“烟火气”。在日常监管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告知食品摊贩不得经营高风险食品,指导督促食品摊贩悬挂统一制作的公示牌,公示相关证照,完善经营设施设备。同时,细化责任清单和自由裁量权,对首次发生违法行为且违法情节轻微的经营主体,如食品摊贩经营活动中常见的未戴口罩、加工操作不规范、信息公示不完整等轻微违法行为进行口头提醒、教育疏导,引导其整改违法行为,消除违法行为影响。经过执法人员口头提醒、劝导、约谈或发放书面责令整改通知书后当场改正或按限期整改完毕的,免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改正的情况,则依法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