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6:质量安全

以质量为笔,绘汽车产业新画卷

——访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于艺

   本文字数: 1911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塑的当下,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3年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耀眼的“黑马”。这背后,无数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功不可没。广东省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广东首批、惠州首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凭借着对质量的执着坚守,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近日,笔者走进德赛西威,与首席质量官、质量管理中心副总经理于艺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探寻其质量管理的奥秘。
  踏入德赛西威的生产车间,严谨的氛围扑面而来。所有进入车间的人员须换上全套防尘服,经过风淋室除尘才能进入。于艺介绍,这看似繁琐的流程,正是德赛西威对质量把控的生动注脚,质量早已融入企业的每一个毛孔。
  “在全球化市场中,质量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谈及质量管理,于艺眼神坚定。在他看来,质量绝非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涵盖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运营的方方面面,贯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涉及每一位员工。“我们一直强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只有每个人都把质量意识刻进骨子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他说。
  时间回溯到2019年,德赛西威荣获全国质量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企业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2020年,我们顺势设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于艺说道,“作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首席质量官肩负着引领质量能力提升、主导质量技术攻关、倡导质量管理文化等重任。”
  担任首席质量官以来,于艺主导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过去,我们的质量管理模式较为传统,缺乏自身特色。”于艺坦言,“后来,我们重新设计了质量管理模型,让它更契合企业和行业特性。”如今,德赛西威将质量深度融入整体战略规划,秉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引入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工具,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企业十分注重内外部沟通合作,全力推动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建设。
  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成效显著。“我们每年的质量指标都在持续优化。”于艺指着数据兴奋地说,“不良率、客户零公里投诉数量这些指标越来越小,这都是新模式带来的积极变化。”通过创新质量管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响应也更加灵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显著降低。
  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市场和技术变化太快了,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于艺感慨道,“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必须加强市场研究和技术跟踪,灵活调整质量策略。”为此,德赛西威倡导设立质量改善平台,鼓励团队持续学习,将最佳实践融入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多个环节和部门,如何实现高效协同?于艺分享了德赛西威的“独家秘诀”:“一方面,我们统一目标,每年12月,质量管理中心会和所有部门共同制定次年目标,随后每月发布质量数据,全程监控管理;另一方面,我们重视人员管理,为质量岗位员工规划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每年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任职资格评价。”
  在外部质量把控上,德赛西威也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每年,我们会收集下游客户的要求,传递给采购部门,再由他们传达给上游供应商,确保沟通反馈及时。”于艺介绍道。
  在质量工作方面,于艺坚信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方向。“传统模式下,质量问题多是事后解决。但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模式下,企业可以实现数据闭环、流程互锁和风险预警。”他举例说道,“现在部分企业系统能自动生成客户投诉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有效;流程互锁可以让流程数字化,避免员工操作失误;风险预警能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汽车状况,提前帮助车主规避风险。”
  事实上,德赛西威早已在数字化道路上大步迈进。目前,企业全面应用MES、WMS、ERP、APS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全价值链信息化管理。“今年,我们还将迭代质量管理系统,推出2.0版本,进一步提升员工效率。”于艺说。
  谈及未来规划,于艺眼中满是憧憬:“未来,德赛西威会继续坚持数字化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的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聚焦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内部管理优化。我们要开拓更多国内外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还要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从一家汽车电子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能看到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于艺和德赛西威以质量为墨,正奋力描绘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崭新画卷,也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样本。

□宾红霞 杨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