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打通食品添加剂新标落地“最后一公里”
本文字数: 576
本报讯 (记者 李 元 通讯员 张 婷 宗祎欣)自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实施以来,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规范生产经营者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推动新标准有效实施。
宣贯“面对面”,以宣贯促知责。江西各地通过现场培训、新媒体平台宣传、上门宣讲、发布风险提示等方式详细解读新标准的变化,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使用量、残留量等关键指标的调整以及新增、删除、整合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等,帮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准确把握标准要求,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
检查“环扣环”,以监管促履责。江西各地加强对焙烤食品、调味料、酒类、淀粉制品等重点类别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贮存管理、配方设计、生产投料、标签标识,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依法合规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帮扶“点对点”,以服务促担责。江西各地组织专家、监管人员赴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上门帮扶活动。针对食品添加剂指标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帮助其查清问题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意见,帮助企业精准识别质量薄弱环节,提升企业质量管控能力;针对有改造升级意愿的企业,从产品研发、许可审批、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
宣贯“面对面”,以宣贯促知责。江西各地通过现场培训、新媒体平台宣传、上门宣讲、发布风险提示等方式详细解读新标准的变化,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使用量、残留量等关键指标的调整以及新增、删除、整合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等,帮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准确把握标准要求,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
检查“环扣环”,以监管促履责。江西各地加强对焙烤食品、调味料、酒类、淀粉制品等重点类别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贮存管理、配方设计、生产投料、标签标识,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依法合规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帮扶“点对点”,以服务促担责。江西各地组织专家、监管人员赴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上门帮扶活动。针对食品添加剂指标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帮助其查清问题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意见,帮助企业精准识别质量薄弱环节,提升企业质量管控能力;针对有改造升级意愿的企业,从产品研发、许可审批、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