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城探索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路径
擦亮绍兴酒“金名片”
本文字数: 854
本报讯 自“绍兴酒”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以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和品牌效应,构建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具有越城特色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大力推进绍兴酒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截至目前,越城区绍兴酒产值达26.5亿元,占全市产值64%,较获批筹建示范区前增长6%,出口产值超5200万元。
完善三大体系,夯实质量基础。完善标准体系,起草绍兴核心产区黄酒酿造传统工艺生产技术规范及绍兴酒(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使用管理规范2项新团体标准。完善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检验服务,以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保障绍兴酒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绍兴酒生产各环节关键点控制,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规范企业产品质量管控,确保绍兴酒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产业发展。开展“绍兴酒”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查处乱用、滥用地理标志行为。截至目前,已检查各类生产厂家、经营场所408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3份,立案7件。分别与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海省互助县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地理标志对口援助工作暨地理标志跨区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构建跨区域+跨层级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和推动地理标志工作深度交流与合作。
强化社会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开展“绍兴黄酒进景区”行动,推动绍兴酒“产学研”深入合作,围绕黄酒主题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精品公益课程,有效串联国家工业遗产的鉴湖酒坊、黄酒小镇、中央酒库以及一批非遗工坊、非遗门店、品鉴馆、慢酒馆等黄酒特色资源,推动形成从黄酒博物馆、黄酒风情街到特色资源的旅游环线,推动“绍兴酒”地理标志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
完善三大体系,夯实质量基础。完善标准体系,起草绍兴核心产区黄酒酿造传统工艺生产技术规范及绍兴酒(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使用管理规范2项新团体标准。完善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检验服务,以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保障绍兴酒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绍兴酒生产各环节关键点控制,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规范企业产品质量管控,确保绍兴酒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产业发展。开展“绍兴酒”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查处乱用、滥用地理标志行为。截至目前,已检查各类生产厂家、经营场所408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3份,立案7件。分别与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海省互助县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地理标志对口援助工作暨地理标志跨区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构建跨区域+跨层级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和推动地理标志工作深度交流与合作。
强化社会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开展“绍兴黄酒进景区”行动,推动绍兴酒“产学研”深入合作,围绕黄酒主题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精品公益课程,有效串联国家工业遗产的鉴湖酒坊、黄酒小镇、中央酒库以及一批非遗工坊、非遗门店、品鉴馆、慢酒馆等黄酒特色资源,推动形成从黄酒博物馆、黄酒风情街到特色资源的旅游环线,推动“绍兴酒”地理标志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
□陈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