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4:文化建设

凝望大山

   本文字数: 1176


  早春三月,与朋友自驾去承德。因无急事,我们没走高速,而是从北京怀柔向东北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行驶,穿越这中国北部著名的燕山山脉,且行且看景。一路上晴空白云,阳光明媚,山冈上野山杏花开得正好,一簇簇、一片片,远远望去星星点点;路边小河水流淙淙,闪耀着粼粼波光;河岸上一行行笔直的白杨直刺天空,绿意渐浓;三三两两的踏青者、垂钓者,悠闲自在……
  汽车沿着山谷穿行,峰回路转,面前的大山腾转闪挪,忽远忽近。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的北限,形成于中生代末强烈的构造运动,褶皱成山,便横亘于此亿万年。滦河、潮河自北向南冲刷切割,不舍昼夜,形成喜峰口、古北口,遂成南北交通重要孔道。而这一切全在大自然的力量,全在时间的力量。凝望大山,你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渺小感、仓促感。对大山来说,人类只是过客,每一个个体更是一粒微尘,任你有千般纠结、万般惆怅,在亘古不变的大山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人们喜欢纵情山水,或许就是要将种种的郁闷和不如意,稀释在茫茫无言的大山中吧。
  凝望大山,大山也凝望着你。它看过明朝末年久攻山海关不克的后金军队,翻越喜峰口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从宁远回援京师,最后却被以“通敌罪”凌迟处死的历史冤案;它看过康熙、乾隆木兰秋猎的浩荡人马,营建避暑山庄、外八庙的能工巧匠;它看过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仓皇逃亡的狼狈车队;它也见证过二十九路军大刀队奋勇抗敌的浩然正气……细数兴亡,夜宴终散,当年豪华的歌楼舞榭,如今大都变成凄凉荒台,而不远处的避暑山庄,曾经富贵神秘,如今也成了老百姓的消遣游览去处。可谓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古老燕山叠嶂处,时代巨轮正轰鸣。燕山,这位见证过百年屈辱、见证过奋发图强的沧桑老者,正以其独特视角见证着新时代京畿大地的变迁与复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铁蹄已踏入东北的日寇意图全面侵华,将沈阳到承德的铁路向西南延伸至北京古北口,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条罪恶之路即被拆除。1955年,国家修筑京承铁路。五年后,这条穿越燕山、翻越长城蜿蜒二百五十公里的铁路开通,虽然仍需五个多小时,但京承两座历史名城被铁路紧紧联系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承德纳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京承城际铁路在2020年寒冬呼啸而至,两地来往时间缩短至五十分钟。昔人穿行燕山发出的“行路难”嗟叹,已化作两地寻常百姓朝发夕返的日常。
  仰望星空,可以感受宇宙的辽阔与深邃;凝望大山,能在沉默的岩层里触摸时间的年轮,感悟岁月的洗礼。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我们不妨走进大山,在与大山的深情凝望中,更深地体味岁月与人生。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 杨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