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4:消费维权

以标准引领推动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地方解读之五

   本文字数: 2113


  开展放心消费环境创建行动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生态、提振消费信心,既利当前、更益长远。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设诚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优化消费环境,四川积极探索实践“放心舒心消费在四川”,结合实际提出了以标准引领为主线,以经营主体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对标培育各类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和街区、景区、乡村、商业综合体等多样化集聚区,并拓展到汽车、家装、服装等多个重点消费行业。从实践成效来看,放心消费对标培育活动能有效提升供给侧质量、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工作背景
  根据原工商总局等27个部门《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指导意见》精神,四川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在市(州)试点两年后在全省全面铺开。各地在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涌现了许多特色做法和新模式,全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和舒心度都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建设水平、建设标准不统一,监督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各地培育的基础单元良莠不齐、地域差距明显、标杆引领作用弱化,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同。
  为解决上述问题,普及推广优秀经验,四川充分发挥标准化导向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应用标准化手段构建一套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结构合理的放心舒心消费标准体系,以标准规范、指导、评价全省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以标准实施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信用程度不断提高,以标准运用提升消费场景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放心、便捷、舒心的消费场景,努力构建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重点举措
  突出示范引领,致力标准推广。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于2020年启动放心舒心消费地方标准起草制定,发挥厅际联席会议作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制定发布《建设放心舒心消费城市通用要求》和家装、汽车、家具、服装等10个行业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初步构建起“城市+行业”的省级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标准框架体系,消费环境建设有了统一规范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该局陆续开展标准宣贯活动51场,参加线上线下培训6000余人次,发放宣贯资料1万余份,全省新增基础单元均主动采标并公开承诺。
  开展提质升级,确保正向带动。标准发布后,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单元提质升级行动。目前已完成三年“回头看”任务,清理清退各类不达标示范单元共计28701家,确保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真正起到标杆带动作用。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增放心消费门店10674家、放心消费商业综合体47家、放心消费景区72个、放心消费街区66个、放心消费乡村26个。
  创新监测评价,增添改进动力。选取标准中重要项目作为测评量化指标,建立起主观加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创新开展“场景评价+实物评价+问卷评价”的多维度消费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充分引入行业协会、检测机构、消费者参与,以消费者视角深入消费实景,明察暗访发现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的问题和短板。目前,已连续3年共随机抽取全省156个县(市、区)的994个放心舒心消费单元进行测评,基本实现全域覆盖,收集问卷5917份,实物评价3432批次,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成效
  消费环境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四川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的有力抓手,构建起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标准引领将消费环境建设导向科学轨道。放心舒心消费标准化建设克服了随意性弊端,增加了工作持续性和可靠性,为更优化的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基础。四川创新并坚持走标准化引领的创建之路,推动消费环境建设进入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轨道,形成以标准为主线,“承诺创建、对标提升、测评保障、动态管理”的四川实践。
  标准引领有效促进消费环境优化。通过对标培育与测评提升,全省消费环境指数得分逐年提高,各地测评得分差距逐渐缩小,县域测评得分接近城区测评得分。2024年放心舒心消费环境指数达到了92.85分,相较于2022年和2023年监测评价结果分别提升了4.57分和1.78分。尤其是消费者感受评价的各个指标均实现提升,反映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
  标准引领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作用明显。四川探索建立起“动员培育——自我承诺——监测评价——认定公布——社会监督——动态管理”的消费生态,提升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打造“蜀里安逸”品牌,形成“来了就不愿离开”的良好口碑。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