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本文字数: 1542
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是政策落地的“末梢”,服务企业的“一线”。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坚守前沿阵地,以“十大转变”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依托“赣服通”平台,实现经营主体证照申领、变更等全生命周期“一链式”办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连线帮办”“布局指导”“送照上门”服务,将“窗口”开到“门口”。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网办率超90%。
变“多次折返”为“一次办成”。审批干部常驻市民中心,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推广“一日办结”“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楼宇经济、夜市摊点等特色业态,创新推出楼宇产业链服务平台、“餐饮店一件事一次办”,材料大瘦身,打造“西湖创客”快速通道。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提醒”。运用智能筛查与人工比对,锁定临期证照、未年报企业。市场监管干部化身“小闹钟”,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方式主动提供提醒服务,实现“无缝换证”“一键年报”。已提醒帮办临期证照129份,企业年报率保持99%以上。
变“政府自评”为“群众共评”。将政务公开周打造成“政企对话窗”,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等16位评分员,沉浸式听讲解、互动式走流程、实践式提意见,现场为审批服务打分。
变“平均用力”为“分类施策”。推行“网格化包片+常态化走访”,管片干部用脚步丈量辖区,为监管对象建册并动态管理,实行分层分类差异化监管。监管力量向投诉多发、舆情关注、隐患突出的对象倾斜,以“部门并联”打出联合监管“组合拳”。2024年,低风险主体“无事不扰”实现率99.21%,联合检查事项占比100%。
变“刚性制约”为“柔性引导”。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将行政执法“四张清单”转化为激发活力的“成效清单”。推行“说理式执法”,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遵循“提醒—劝告—责改”流程,通过“拉家常”“讲事理”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2024年共办理免罚减罚案件16件,减免金额超80万元。
变“实地检查”为“云端监测”。将数字“探头”架设一线,让监管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全市率先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变“隐秘角落”为“透明厨房”。隐患“冒头”即被“数字雷达”精准捕捉、实时打击、溯源回放,监管时间延伸至“全天候”。
变“企呼我应”为“未呼先应”。优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推动“服务跑在需求前”。常态化开展上门问需、送策纾困行动,组织“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活动,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送上门”。全年走访经营主体300余家次,解决难题47个。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绣花功夫”深耕营商沃土,让政策精准惠及楼宇商铺。深化“千名干部访千企”行动,建立干部与经营主体“一对一”服务关系,开出发展良方。近两年成功指导验收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两项,企业新型质量管理模式获评苏浙皖赣沪先进。搭建“政银企”平台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00万元,帮助高校转化专利4项。
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引导”。以“红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将基层分局打造为党建指导站,摸清“小个专”党员底数。通过机关与商会党支部结对共建,整合政策、资金、服务资源,促进“个转企”“企升规”。组织共产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让“红色风景线”成为发展高速路的鲜明路标。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依托“赣服通”平台,实现经营主体证照申领、变更等全生命周期“一链式”办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连线帮办”“布局指导”“送照上门”服务,将“窗口”开到“门口”。全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网办率超90%。
变“多次折返”为“一次办成”。审批干部常驻市民中心,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推广“一日办结”“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楼宇经济、夜市摊点等特色业态,创新推出楼宇产业链服务平台、“餐饮店一件事一次办”,材料大瘦身,打造“西湖创客”快速通道。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提醒”。运用智能筛查与人工比对,锁定临期证照、未年报企业。市场监管干部化身“小闹钟”,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方式主动提供提醒服务,实现“无缝换证”“一键年报”。已提醒帮办临期证照129份,企业年报率保持99%以上。
变“政府自评”为“群众共评”。将政务公开周打造成“政企对话窗”,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等16位评分员,沉浸式听讲解、互动式走流程、实践式提意见,现场为审批服务打分。
变“平均用力”为“分类施策”。推行“网格化包片+常态化走访”,管片干部用脚步丈量辖区,为监管对象建册并动态管理,实行分层分类差异化监管。监管力量向投诉多发、舆情关注、隐患突出的对象倾斜,以“部门并联”打出联合监管“组合拳”。2024年,低风险主体“无事不扰”实现率99.21%,联合检查事项占比100%。
变“刚性制约”为“柔性引导”。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将行政执法“四张清单”转化为激发活力的“成效清单”。推行“说理式执法”,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遵循“提醒—劝告—责改”流程,通过“拉家常”“讲事理”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2024年共办理免罚减罚案件16件,减免金额超80万元。
变“实地检查”为“云端监测”。将数字“探头”架设一线,让监管拥有“千里眼”“顺风耳”。全市率先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变“隐秘角落”为“透明厨房”。隐患“冒头”即被“数字雷达”精准捕捉、实时打击、溯源回放,监管时间延伸至“全天候”。
变“企呼我应”为“未呼先应”。优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推动“服务跑在需求前”。常态化开展上门问需、送策纾困行动,组织“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活动,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送上门”。全年走访经营主体300余家次,解决难题47个。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绣花功夫”深耕营商沃土,让政策精准惠及楼宇商铺。深化“千名干部访千企”行动,建立干部与经营主体“一对一”服务关系,开出发展良方。近两年成功指导验收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两项,企业新型质量管理模式获评苏浙皖赣沪先进。搭建“政银企”平台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00万元,帮助高校转化专利4项。
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引导”。以“红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将基层分局打造为党建指导站,摸清“小个专”党员底数。通过机关与商会党支部结对共建,整合政策、资金、服务资源,促进“个转企”“企升规”。组织共产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让“红色风景线”成为发展高速路的鲜明路标。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