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高海拔电梯安全保障市级地方标准发布
本文字数: 848
本报讯 近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发布实施《高海拔地区重要场所电梯安全保障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由林芝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等单位编制,是全国首个针对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场所电梯安全保障市级地方标准。
标准的发布填补了高海拔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空白,为高海拔地区电梯设计、制造、维保、检验及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着眼于高海拔地区低温、强紫外线、低气压等极端环境给电梯安全带来的挑战,该标准在环境适配、材料防护、应急保障、物联监测等方面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增加温控、防湿、物联监测系统、监控系统等设施,并购买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电梯,对驱动主机温升参数进行动态修正;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规定了低压电器特殊技术要求。标准明确需采用耐候性复合材料,加装遮阳板,对电气设备强化绝缘处理并配备高原专用应急救援包。
标准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全链条责任闭环体系——使用单位须建立包含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一梯一档”安全技术档案;维保单位须配备具有5年以上高海拔作业经验的技术团队,将维保周期由15天缩短至10天;制造单位须确保电梯高原环境适应性与特殊选材配套;检验机构须成立保障性检验专项工作组;监管部门委托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据了解,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将实现三大安全保障:优化电梯设备性能,大幅降低运行故障风险;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显著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推行“1+2+N”保障模式(1名安全总监+2名维保人员+多个应急小组)。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迈向精细化新阶段,也为西藏及其他高原地区保障电梯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标准的发布填补了高海拔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空白,为高海拔地区电梯设计、制造、维保、检验及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着眼于高海拔地区低温、强紫外线、低气压等极端环境给电梯安全带来的挑战,该标准在环境适配、材料防护、应急保障、物联监测等方面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增加温控、防湿、物联监测系统、监控系统等设施,并购买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电梯,对驱动主机温升参数进行动态修正;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规定了低压电器特殊技术要求。标准明确需采用耐候性复合材料,加装遮阳板,对电气设备强化绝缘处理并配备高原专用应急救援包。
标准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全链条责任闭环体系——使用单位须建立包含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一梯一档”安全技术档案;维保单位须配备具有5年以上高海拔作业经验的技术团队,将维保周期由15天缩短至10天;制造单位须确保电梯高原环境适应性与特殊选材配套;检验机构须成立保障性检验专项工作组;监管部门委托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据了解,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将实现三大安全保障:优化电梯设备性能,大幅降低运行故障风险;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显著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推行“1+2+N”保障模式(1名安全总监+2名维保人员+多个应急小组)。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迈向精细化新阶段,也为西藏及其他高原地区保障电梯安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高根生 刘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