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餐桌上的隐秘威胁
——对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提示
本文字数: 1305
肠道里的“叛逆者”
大肠埃希氏菌即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的“常住居民”,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绝大多数对健康无害。但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如同“叛逆者”,会引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病症,严重的可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甚至死亡。目前世界公认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有5种类型,即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肠集聚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这些食物可能暗藏病菌
高风险食品:牛肉、生牛奶、禽蛋、冷荤凉菜(如卤肉、凉拌菜等)、自制饮料等。
潜在污染源: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水果等,集体食堂是最常见的“作案地”。
致病关键:清洁卫生不到位、生熟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是高风险行为。
从厨房到餐桌的“防御战”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科学防护很关键:
1.保持清洁:拿取食物前要洗手,准备食物期间要经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清洁食品场所和工具;避免虫、鼠进入厨房接触食物。
2.生熟分开:生肉、家禽、海产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处理生肉要用专用菜刀菜板;储存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相互接触。
3.烧熟煮透: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冷冻肉类要先解冻再煮熟;大块肉或整只禽可先分割再煮熟;剩余饭菜复热须达70℃以上。
4.安全储存: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食品应及时冷藏,最好存放在5℃以下环境;夏季高温建议调低冰箱温度,冰箱不能放置太满;剩余饭菜须立即冷藏,避免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
5.使用安全的食物原料和水:选择新鲜食材;选择巴氏杀菌乳或高温灭菌乳,不喝生乳;生食果蔬要用流水冲洗干净;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使用安全的水,二次供水要定期清洁消毒水箱,家用过滤器要定期清洁维护。
重点场景防护提示
家庭厨房。处理生肉、生奶后立即清洁操作台面和刀具,最好生、熟专用;盛装生肉的碗盆最好专用;杜绝清洁抹布“一抹到底”。
集体食堂。尽量避免夏秋季提供凉菜和冷饮;专间和专用操作区要严格清洁和消毒,落实二次更衣等措施;做好餐饮具和食品工器具的清洁消毒,增加对消毒效果的监测频次;培养后厨一线员工增强卫生意识,避免晨检走过场。
来源:四川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