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产品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典型案例公布
本文字数: 668
扫描二维码,了解案例详情
本报讯 7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生产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违法典型案例。此次公布的案例共9件,涉及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灶具等产品,未经认证、擅自生产并出厂销售灭火器,销售不合格童装羽绒服、不合格学生校服、车用柴油,制售伪劣成品油、不合格仪器仪表等。
在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刘某某等人制售伪劣成品油案中,经查,自2023年9月以来刘某某伙同冉某某等人大量购进汽油,按照3∶1的比例将汽油、甲醇及甲醇添加剂勾兑后,通过流动加油车和非固定场所的黑加油点对外大量销售。经抽检,上述伪劣汽油甲醇含量超国家标准100余倍。截至案发,共查实累计销售伪劣汽油金额超500万元。当事人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涉嫌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今年3月,万州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刘某某等5名主犯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12名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
据了解,产品劣质低价已成为“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环境。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执法工作。
□程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