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4:食品安全

湖州发布首批农村假劣食品整治案例

   本文字数: 1026


  本报讯 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首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亮明对侵害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坚定态度,着力多维度守护乡村“舌尖上的安全”。
  湖州市吴兴区某烘焙坊因在一款面包中超范围使用“植物炭黑”添加剂,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被依法处以罚款;德清县经营户姚某在无证无照情况下从事米粉加工,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长兴县某食品商行以马肉冒充驴肉进行销售,涉案金额达9万余元,因性质恶劣涉嫌犯罪,案件已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安吉县某蛋糕店因遗失原厂标签,擅自将饼干的上架日期篡改为生产日期欺骗消费者,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此次公布的四件典型案例极具警示意义。对这些案件的严厉查处是湖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缩影。据悉,今年以来,为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湖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打出“三维聚力”组合拳,成效初显。
  在执法打击维度聚力。该局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紧盯原料造假、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者等重点问题,组织执法力量深入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网络等各环节,实施“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的重拳打击策略,形成强大震慑。截至6月底,全市已查处相关违法案件364件,累计收缴假冒伪劣食品215.4公斤,将12件涉嫌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规范治理维度聚力。该局聚焦重点区域、场所和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将整治工作与“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深度融合,联动开展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重点领域治理,推广“浙食链”应用,推进农村食品小作坊、农贸市场和小餐饮等规范提升。今年以来,共抽检农村食品2954批次,整改进货查验不到位、食品贮存不规范等问题1062个,督促平台删除违规信息6条,关停入网店铺7家。
  在宣传教育维度聚力。该局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线上以口诀形式发布风险防范指南,曝光典型违法案例;线下通过法规培训与科普活动,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和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今年以来,累计公布典型案例5件,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科普站点25个,举办培训33次,覆盖1000余人次,组织现场宣传活动67场(次)。

□孙建新 王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