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本文字数: 851
本报讯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扣“保护创新、激励创造、服务发展”核心目标,探索形成特色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达州市以系统思维构建全域保护格局,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四川省(达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横向建成1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公共服务网点,纵向在5个重点园区和98个基层站点布局服务网络,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市、县、企”三级覆盖。
为筑牢防护屏障,达州市打出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2024年以来,该市建立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测—预警—约谈”机制,查核480件申请,撤回率达84%;开展白酒、“老字号”等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侵权案件158件,为企业挽回损失近400万元,2件典型案例入选省级保护案例库。达州市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与重庆万州、开州签订战略协议,72件地标产品纳入川渝毗邻地区重点保护名录,形成“行政保护+司法协同+社会共治”立体化保护网络。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达州市组建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联盟,累计获批相关专利206项,建成全国最大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50%。以地理标志运用转化为抓手,“宣汉脆李”“大竹香椿”实现首单出口,地标产品出口额增长80%,“秦巴药库”品牌带动虎杖提取物等新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依托四川省级“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达州市搭建多式联运平台,组建国际维权顾问团,2024年外贸网络覆盖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突破103.2亿元。
达州市以系统思维构建全域保护格局,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四川省(达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横向建成1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公共服务网点,纵向在5个重点园区和98个基层站点布局服务网络,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市、县、企”三级覆盖。
为筑牢防护屏障,达州市打出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2024年以来,该市建立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测—预警—约谈”机制,查核480件申请,撤回率达84%;开展白酒、“老字号”等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侵权案件158件,为企业挽回损失近400万元,2件典型案例入选省级保护案例库。达州市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与重庆万州、开州签订战略协议,72件地标产品纳入川渝毗邻地区重点保护名录,形成“行政保护+司法协同+社会共治”立体化保护网络。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达州市组建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联盟,累计获批相关专利206项,建成全国最大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增长50%。以地理标志运用转化为抓手,“宣汉脆李”“大竹香椿”实现首单出口,地标产品出口额增长80%,“秦巴药库”品牌带动虎杖提取物等新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依托四川省级“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达州市搭建多式联运平台,组建国际维权顾问团,2024年外贸网络覆盖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突破103.2亿元。
□张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