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轨道交通动能
——中国(广西)—东盟铁路轨道交通标准化互联互通国际培训班侧记
本文字数: 1393
绿城南宁的夏日,热情似火。来自8个东盟国家的21名学员,带着对轨道交通标准化工作的热切期待,开启了为期15天的学习之旅。
6月23日至7月7日,中国(广西)—东盟铁路轨道交通标准化互联互通国际培训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此次培训班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主办,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承办。
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标准化通识、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及关键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管理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等专题课程。课堂上,学员们或凝神聆听,或奋笔疾书,互动环节更是积极踊跃,共同探索标准化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新路径。
“请问中国铁路标准如何分级管理?具体适用范围怎样界定?”来自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化局的祖尔哈米迪认真做笔记,针对专家介绍的内容积极提出问题。授课专家向其系统阐述了中国标准层级及应用边界,进一步拓宽其知识架构。
“我们正在推进的中泰铁路项目面临标准选择的关键问题。”泰国交通部铁路运输司运输技术人员索拉维特·赛颂言辞恳切,“我们在具体工程建设中没有合适的国际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时,有什么决策建议吗?”专家当即给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研制和使用泰国标准,或在一定范围内研制和使用企业标准。”
“此次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在标准化、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结业仪式上,来自越南河内建设大学的阮氏月恒坦言,此次培训对其教学与科研有着极大帮助,期待未来与中国科研机构加强高速铁路方面的研究合作。
课程结束后,索拉维特·赛颂已开始规划如何将所学落地,表示将会把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泰国铁路建设管理中。他说:“中国轨道交通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对泰国城轨运营有着非常大的借鉴作用,期待未来能深化与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交流,共筑标准化合作基石,推动交通运输、基建设施与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我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从吉隆坡乘坐高铁,经曼谷、万象直达昆明,这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来自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的亚当·宾·卡马路丁的愿景更加具象化,一番感言引发在场学员的共鸣和掌声。他称自己参与了由中马合建、预计2027年通车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希望未来马来西亚和中国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工作上能有更多合作。
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是此次培训班的承办单位之一。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班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标准化合作举措。近年来,该中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并在铁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参与研制老挝首个铁路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助力中老铁路高效运营,树立了中国—东盟深化标准化合作典范;联合相关单位发起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落实《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倡议》,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双轨驱动,深化轨道交通标准协同,有效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
6月23日至7月7日,中国(广西)—东盟铁路轨道交通标准化互联互通国际培训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此次培训班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主办,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承办。
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标准化通识、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及关键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管理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等专题课程。课堂上,学员们或凝神聆听,或奋笔疾书,互动环节更是积极踊跃,共同探索标准化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新路径。
“请问中国铁路标准如何分级管理?具体适用范围怎样界定?”来自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化局的祖尔哈米迪认真做笔记,针对专家介绍的内容积极提出问题。授课专家向其系统阐述了中国标准层级及应用边界,进一步拓宽其知识架构。
“我们正在推进的中泰铁路项目面临标准选择的关键问题。”泰国交通部铁路运输司运输技术人员索拉维特·赛颂言辞恳切,“我们在具体工程建设中没有合适的国际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时,有什么决策建议吗?”专家当即给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研制和使用泰国标准,或在一定范围内研制和使用企业标准。”
“此次培训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在标准化、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结业仪式上,来自越南河内建设大学的阮氏月恒坦言,此次培训对其教学与科研有着极大帮助,期待未来与中国科研机构加强高速铁路方面的研究合作。
课程结束后,索拉维特·赛颂已开始规划如何将所学落地,表示将会把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泰国铁路建设管理中。他说:“中国轨道交通标准化运营管理模式对泰国城轨运营有着非常大的借鉴作用,期待未来能深化与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交流,共筑标准化合作基石,推动交通运输、基建设施与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我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从吉隆坡乘坐高铁,经曼谷、万象直达昆明,这需要我们各国共同努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来自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的亚当·宾·卡马路丁的愿景更加具象化,一番感言引发在场学员的共鸣和掌声。他称自己参与了由中马合建、预计2027年通车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希望未来马来西亚和中国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工作上能有更多合作。
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是此次培训班的承办单位之一。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班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标准化合作举措。近年来,该中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并在铁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参与研制老挝首个铁路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助力中老铁路高效运营,树立了中国—东盟深化标准化合作典范;联合相关单位发起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联盟,落实《东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合作倡议》,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双轨驱动,深化轨道交通标准协同,有效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苏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