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3:网监广角

丰富消费场景 刺激消费引擎

——中国直播电商生态观察

   本文字数: 2865


  当广东广州的服装档口老板娘在直播间里展示新款连衣裙时,屏幕另一端的山西消费者正通过弹幕询问尺码;千里之外的浙江江山,轰鸣的车间里,“工匠主播”正通过镜头展示精湛工艺,全球订单纷至沓来;云南大理的山野间,90后姑娘的镜头下,紫皮独头蒜从泥土中现身,次日便登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中国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生态全景。
  作为一种依托前沿数字技术、重构消费场景的新兴业态,直播电商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之中,成为刺激消费、优化供给、带动就业、赋能实体的强劲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新场景刺激新消费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直播电商这一新业态,其具备即时性、互动性、内容丰富等特色,为消费者带来“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
  在消费端,直播电商为消费者带来购物的新场景、新体验与新链接。主播的专业讲解、实时互动、场景化演示,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激发了潜在购买需求。在供给端,直播电商扩大了消费市场,促进供应链生产。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李鸣涛表示,当前,直播电商等新场景逐渐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为电商规模增长贡献了主要力量。同时,其也将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种更稳定、更高效的数字化商业底座,助力经济持续产出新增量、赋能新价值,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勇坚指出,据估算,电商行业增量的八成以上来自直播电商,且其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可见直播电商在促进消费方面作用显著。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
  直播电商的价值远不止于消费增量,其普惠性的生态特质,带来了大量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随着“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成为国家新职业,电商主播走向更加专业化趋势。
  就业乘数效应显著。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揭示了一个关键数据:直播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每增加一亿元,可带动就业岗位增长约1200人。一个成熟的直播间,能衍生出主播、助播、选品专家、场控、脚本策划、视频剪辑师、投流师、成本核价师等30多个新职业,形成牵引上万人就业的生态网络。
  职业化队伍壮大。《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职业主播达3880万人,同比增长1.5倍,短视频账号达16.2亿个。人社部认定的新职业中,互联网营销师、网络主播、用户增长运营师等岗位,大多源自直播电商领域,体现了其对就业的“多维带动”价值。这些岗位不仅吸纳了大量返乡青年、宝妈群体,更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模式,推动劳动者收入结构优化。

店播成为新常态
  在直播电商的生态演进中,由品牌方自主运营的店播模式正快速崛起。众多品牌积极构建“自播矩阵体系”,实践“自营+分销+达人”全域增长模型,深化“场景化+沉浸式体验”直播,搭建直播基地,全方位构建直播电商营销生态,实现品牌与用户的高效、深度连接。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主要内容中指出,直播电商行业迎来革新之年,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治理体系趋向系统化与协同化、品牌店播模式实现常态化、主播职业化进程加速、中小主体成为市场主导力量等四大发展趋势。专家分析,店播模式正推动消费生态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不仅激发了市场新活力,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云端”动能。
  以抖音电商为例,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接近七成的直播商家通过店播实现商品畅销,其中超千个商家店播销售额突破亿元。店播销售额同比增长100%的商家突破16.2万家。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店播增收的产业带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2%,全国产业带商家通过抖音店播实现销售额超4300亿元,这也显示出店播模式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强劲带动作用。
  “店播不仅是销售渠道的延伸,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的桥梁。”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翌鑫指出,电商平台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在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中作用关键。当前,老字号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国货品牌通过自身直播“出圈”,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店播创新了销售路径,也成为文化传承、产业协同和社会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

数智赋能产业带
  直播电商不仅连接个体消费者与品牌,更深层次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带的数智化转型,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平台经济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联合发布的《数智化电商产业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与线下实体产业带深度融合,对传统产业带进行提升改造,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价值。
  报告特别强调,电商产业带数智化转型能够显著增加就业和收入。直播电商带动了产业带数智化发展,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催生带货主播、直播运营等新职业,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发展。

协同共治谋发展
  伴随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新业态也面临成长中的烦恼: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法律关系有待明晰、责任认定存在难点、偶发不良舆情等问题,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构建系统、长效的治理机制,成为护航这一经济新动能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行业规范化发展,制度保障是基石。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结合直播电商行业特点,着眼于构建直播电商行业的一般性、基础性、普遍性监管制度,规范不同主体在从事直播电商经营活动时的基本法律责任和义务,明确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手段。
  平台企业是生态治理的第一道关口。各大平台积极升级治理体系,压实主体责任。以抖音为例,抖音电商升级“红十条”平台底线管控规范,建立针对严重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的全流程管控机制,严厉打击虚假营销违法获利行为并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活动。
  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主要内容中指出,一个以“监管引领、平台治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构成的多元协同、立体化治理格局正加速形成并释放效能。
  从广州的霓虹到云南的田野,从浙江的车间到福建的工坊,直播电商不仅刺激消费,更推动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规范与创新的平衡中,这个新业态正迈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注入更多动力。

□奕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