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赋能”注入强劲“检”动力
——山东省东营市食药检院筑牢全链条食品安全技术防护网综述
本文字数: 1529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东营市食药检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导向,逐步构建起“源头防控、应急处置、助力监管、产业服务”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技术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食品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检”动力。
科技赋能 打造“分钟级”快检智慧防线
东营市食药检院着力加强食品快检能力建设,建立“移动实验室+固定监测点”的立体化快检网络,配备食品快检一体机等快检设备,健全完善食品快检管理制度和检测规范,对快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该院充分发挥市级机构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针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学校食堂、重大活动承办单位等开展蔬菜、水果、水产品、肉制品等食用农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检验时间缩短至20分钟之内,做到及时发现农残、兽残等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发生。
机制赋能 构建“1小时”应急响应体系
该院组建专业化应急检验队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建立“接报—采样—检验—研判”全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抽样人员能够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采集样本,实验室即刻启动应急检验程序,以最快速度完成对样本中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质等的全面筛查,为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类食品安全突发场景,确保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应对。在一起舆情事件处置中,抽检人员第一时间采集49批次食材样本,并连夜进行检验,为监管部门后续调查提供了关键信息。
创新赋能 提升能力支撑精准监管
该院秉持“科技兴检”理念,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新增先进检测设备20余台(套),持续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立与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每年选定3至5个高风险产品开展专项抽检,全面排查农残超标、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和重金属污染等安全隐患,为提升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食品掺杂使假监管执法难点,该院集中技术力量加强检验方法的研究。《食品中埃格列净的测定方法》经省局专家论证通过,填补了食品非法添加埃格列净成分检测方法的空白,为执法办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搭建“三位一体”发展平台,已完成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省、市级课题4项,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检验检测综合机构。
服务赋能 检企联动激活产业动能
该院聚焦本地特色产业,推出“检测服务+技术培训+标准制定”定制化服务,定期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实现从单纯的“质量判官”向“发展顾问”的角色转变。
该院为企业开辟委托检验绿色通道,缩短检验周期,每年为企业提供200余批次的公益检验服务,详细解读检测结果,帮助企业分析查找风险点,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协助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开展品质研究,制定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1.93亿元。联合企业制定3项地方标准和5项团体标准,培育菊芋、酸枣等深加工产业链,推动2万余亩盐碱地综合利用。为企业提供“实验室实训+上门指导+设备共享”的技术培训服务,搭建检验设备共享平台,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500人次。在某生物科技公司投产初期,该院多次派专家驻厂指导,促成年产3500吨菊粉数字化生产项目顺利落地。
科技赋能 打造“分钟级”快检智慧防线
东营市食药检院着力加强食品快检能力建设,建立“移动实验室+固定监测点”的立体化快检网络,配备食品快检一体机等快检设备,健全完善食品快检管理制度和检测规范,对快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该院充分发挥市级机构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针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学校食堂、重大活动承办单位等开展蔬菜、水果、水产品、肉制品等食用农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检验时间缩短至20分钟之内,做到及时发现农残、兽残等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发生。
机制赋能 构建“1小时”应急响应体系
该院组建专业化应急检验队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建立“接报—采样—检验—研判”全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抽样人员能够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采集样本,实验室即刻启动应急检验程序,以最快速度完成对样本中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质等的全面筛查,为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类食品安全突发场景,确保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应对。在一起舆情事件处置中,抽检人员第一时间采集49批次食材样本,并连夜进行检验,为监管部门后续调查提供了关键信息。
创新赋能 提升能力支撑精准监管
该院秉持“科技兴检”理念,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新增先进检测设备20余台(套),持续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立与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每年选定3至5个高风险产品开展专项抽检,全面排查农残超标、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和重金属污染等安全隐患,为提升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食品掺杂使假监管执法难点,该院集中技术力量加强检验方法的研究。《食品中埃格列净的测定方法》经省局专家论证通过,填补了食品非法添加埃格列净成分检测方法的空白,为执法办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搭建“三位一体”发展平台,已完成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省、市级课题4项,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检验检测综合机构。
服务赋能 检企联动激活产业动能
该院聚焦本地特色产业,推出“检测服务+技术培训+标准制定”定制化服务,定期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实现从单纯的“质量判官”向“发展顾问”的角色转变。
该院为企业开辟委托检验绿色通道,缩短检验周期,每年为企业提供200余批次的公益检验服务,详细解读检测结果,帮助企业分析查找风险点,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协助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开展品质研究,制定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1.93亿元。联合企业制定3项地方标准和5项团体标准,培育菊芋、酸枣等深加工产业链,推动2万余亩盐碱地综合利用。为企业提供“实验室实训+上门指导+设备共享”的技术培训服务,搭建检验设备共享平台,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500人次。在某生物科技公司投产初期,该院多次派专家驻厂指导,促成年产3500吨菊粉数字化生产项目顺利落地。
□韩燕燕 赵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