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一体协同
辽宁省阜新市以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突破纪实
本文字数: 1603
今年以来,辽宁省阜新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有效借助“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之力,将知识产权作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关键变量,四措并举厚植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创新沃土”,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阜新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1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17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0.7%。有效商标注册量11447件,同比增长9.34%。
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激发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加大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高价值专利前瞻性布局。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度培育,辅导11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加强校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支持1家高校和5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分级评价和国家标准认证。今年4月,阜新市市场监管局开启专利预审快审“加速器”,利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快审资源优势,推动51家创新主体通过国家专利预审主体备案资格。目前,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由15.5个月缩短至54个自然日,实用新型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由8个月缩短至14个自然日。
突出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 赋能创新价值
积极构建“专利—专利组合—专利密集型产品”产业化路径,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持续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推动驻阜“一校一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风沙固沙研究所)1664件存量专利100%盘点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今年1月至6月,已向企业转移转化专利技术56件,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48件,达成许可19件,达成许可数量在全省高校院所中名列前茅。同时,该局有效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22家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成功指导11件专利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总产值达32.5亿元。
突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 护航创新环境
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亮剑护航”专项执法保护行动,查办商标、专利及地理标志案件54件,获评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1件。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推动裁决案件繁简分流,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调解先行+简案速裁”审理模式,采用该模式办理1件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案件审结周期由过去的90天压缩至58天,并完成全市首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司法确认。举办“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阜新行”活动,七市一区共同签订《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区域协同,合力提升知识产权建设水平。
突出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 带动创新发展
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动靠前服务,指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利研发团队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优势学科专利导航、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及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系列行动,推动校企强强联合,新增地理标志用标主体14家,推动该市现有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部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审查通道。申报省政府专利奖9项,1项专利获评省专利奖二等奖。市县区维权援助工作站开展各类展会、赛事和重大商业活动驻场维权援助,指导服务各类经营主体170余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今年全局已帮助企业获批贷款6880万元,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激发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加大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高价值专利前瞻性布局。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度培育,辅导11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加强校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支持1家高校和5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分级评价和国家标准认证。今年4月,阜新市市场监管局开启专利预审快审“加速器”,利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快审资源优势,推动51家创新主体通过国家专利预审主体备案资格。目前,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由15.5个月缩短至54个自然日,实用新型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由8个月缩短至14个自然日。
突出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 赋能创新价值
积极构建“专利—专利组合—专利密集型产品”产业化路径,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持续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推动驻阜“一校一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风沙固沙研究所)1664件存量专利100%盘点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今年1月至6月,已向企业转移转化专利技术56件,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48件,达成许可19件,达成许可数量在全省高校院所中名列前茅。同时,该局有效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22家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成功指导11件专利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总产值达32.5亿元。
突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 护航创新环境
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亮剑护航”专项执法保护行动,查办商标、专利及地理标志案件54件,获评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1件。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推动裁决案件繁简分流,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调解先行+简案速裁”审理模式,采用该模式办理1件跨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案件审结周期由过去的90天压缩至58天,并完成全市首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司法确认。举办“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阜新行”活动,七市一区共同签订《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区域协同,合力提升知识产权建设水平。
突出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 带动创新发展
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动靠前服务,指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利研发团队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优势学科专利导航、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及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系列行动,推动校企强强联合,新增地理标志用标主体14家,推动该市现有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部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审查通道。申报省政府专利奖9项,1项专利获评省专利奖二等奖。市县区维权援助工作站开展各类展会、赛事和重大商业活动驻场维权援助,指导服务各类经营主体170余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今年全局已帮助企业获批贷款6880万元,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王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