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千企,串起产业升级的“珍珠”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深化重点产业质量提升纪实
本文字数: 2413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近5年来,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两项、国家标准20余项、团体标准9项;在家电行业,搭建了国际测试评价互认平台,实现“一站式”国际认证及检测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产业集群,持续深化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将质量链融入供应链、产业链,促进“三链”融合提升,充分发挥质量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整体提升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标准领航: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顺德深知标准对于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修订,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进而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美的集团作为顺德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标准化领域成绩斐然。其将新冷媒相关关键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产品销量增长10倍以上,实现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美的集团标委会秘书长何灿表示,未来将依托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在机器人、储能等新产业板块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美的在全球的影响力。
除了国际标准,顺德在“湾区标准”的建设上也成果丰硕。截至目前,顺德累计完成主导或参与制定“湾区标准”43项,全市占比67%、全省占比20%,位列全省县域第一。从家电、家具到美食、文旅,顺德的优势产业通过“湾区标准”的制定,实现了质量的再提升和市场的再拓展。
顺德还大力推动专利标准化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转化为标准。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将专利转化为先进企业标准《空调底盘机器人装配线》,实现了空调装配生产效率提高30%,工作稳定性提高20%,销售额增长超128%。目前,顺德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6项、国家标准1346项、行业标准589项、地方标准168项,累计推动2100家企业制定发布15953项企业标准,其中243项企业标准入选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连续4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基础。
服务赋能:打造质量提升强引擎
完善的质量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是产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顺德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抓手,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质量服务,助力企业解决质量提升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顺德规划近9000亩地建设科技质量服务产业聚集区,目前集聚区内已汇聚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4个国家级检测实验室、1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质检站,形成了强大的质量服务能力。顺德通过构建区NQI“一站式”服务中心、镇(街道)综合服务站、园区(企业)基层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机制,实现了一个端口、一个平台、“一站式”服务,辐射服务153个工业园区。今年初,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成功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顺德积极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活动。一方面,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62场次,提供专场咨询服务263场次,深入75家中小企业进行实地帮扶,提出243条质量控制和流程优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产业集群的共性质量问题,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如燃气具、厨卫家电、涂料及家具、机器人、机械装备等行业,政府投入500多万元经费助力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协同共进: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顺德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质量协同提升,促进质量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构建起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美的集团的“5全5数”智能质量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将这一先进模式推广至上下游40多个细分行业、300多家企业以及5000多家供应商,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质量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库卡、大族机器人、隆深机器人等产业“链主”企业携手相关企业,在顺德机器人产业谷形成集聚效应,共同探讨制定机器人和核心零部件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目前,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集群企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沃特检验集团作为检测行业的领军企业,扎根顺德陈村镇,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沃特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研发,拥有超过1.5万项国家认可和1.9万项国际认可测试参数,构建了强大的检测能力网络。在服务当地小家电产业时,沃特从产品设计研发阶段就全程参与,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陈村镇政府积极为沃特提供服务,帮助其解决场地、人才等问题,推动企业与当地生态圈深度融合。2024年,沃特服务陈村企业367家,发放报告1069份,为产业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顺德还通过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组织行业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协同攻关,针对单一企业遇到的问题,采取个性需求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开发的煤质快速检测装置应用开发技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后,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从家电王国到智能制造高地,顺德正解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的实践,不仅是对“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生动诠释,更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顺德经验”,让“顺德质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产业集群,持续深化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将质量链融入供应链、产业链,促进“三链”融合提升,充分发挥质量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整体提升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标准领航: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顺德深知标准对于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修订,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进而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美的集团作为顺德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标准化领域成绩斐然。其将新冷媒相关关键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产品销量增长10倍以上,实现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美的集团标委会秘书长何灿表示,未来将依托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在机器人、储能等新产业板块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不断提升美的在全球的影响力。
除了国际标准,顺德在“湾区标准”的建设上也成果丰硕。截至目前,顺德累计完成主导或参与制定“湾区标准”43项,全市占比67%、全省占比20%,位列全省县域第一。从家电、家具到美食、文旅,顺德的优势产业通过“湾区标准”的制定,实现了质量的再提升和市场的再拓展。
顺德还大力推动专利标准化工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转化为标准。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将专利转化为先进企业标准《空调底盘机器人装配线》,实现了空调装配生产效率提高30%,工作稳定性提高20%,销售额增长超128%。目前,顺德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6项、国家标准1346项、行业标准589项、地方标准168项,累计推动2100家企业制定发布15953项企业标准,其中243项企业标准入选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连续4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基础。
服务赋能:打造质量提升强引擎
完善的质量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是产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顺德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抓手,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质量服务,助力企业解决质量提升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顺德规划近9000亩地建设科技质量服务产业聚集区,目前集聚区内已汇聚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4个国家级检测实验室、1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质检站,形成了强大的质量服务能力。顺德通过构建区NQI“一站式”服务中心、镇(街道)综合服务站、园区(企业)基层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机制,实现了一个端口、一个平台、“一站式”服务,辐射服务153个工业园区。今年初,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成功入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顺德积极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活动。一方面,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62场次,提供专场咨询服务263场次,深入75家中小企业进行实地帮扶,提出243条质量控制和流程优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产业集群的共性质量问题,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如燃气具、厨卫家电、涂料及家具、机器人、机械装备等行业,政府投入500多万元经费助力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协同共进: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顺德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质量协同提升,促进质量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构建起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美的集团的“5全5数”智能质量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将这一先进模式推广至上下游40多个细分行业、300多家企业以及5000多家供应商,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质量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库卡、大族机器人、隆深机器人等产业“链主”企业携手相关企业,在顺德机器人产业谷形成集聚效应,共同探讨制定机器人和核心零部件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目前,顺德机器人产业集群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集群企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沃特检验集团作为检测行业的领军企业,扎根顺德陈村镇,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沃特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研发,拥有超过1.5万项国家认可和1.9万项国际认可测试参数,构建了强大的检测能力网络。在服务当地小家电产业时,沃特从产品设计研发阶段就全程参与,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质量。陈村镇政府积极为沃特提供服务,帮助其解决场地、人才等问题,推动企业与当地生态圈深度融合。2024年,沃特服务陈村企业367家,发放报告1069份,为产业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顺德还通过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组织行业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协同攻关,针对单一企业遇到的问题,采取个性需求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开发的煤质快速检测装置应用开发技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后,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从家电王国到智能制造高地,顺德正解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的实践,不仅是对“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生动诠释,更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顺德经验”,让“顺德质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本报记者 吴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