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3:基层建设

守护“中国个体第一家”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东华门市场监管所助力老字号焕发新生记

   本文字数: 1918


  诞生于1980年的北京悦宾饭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面对老字号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的传承与发展难题,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东华门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东华门所)将悦宾饭馆作为试点,以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创新构建政策“引路人”、纾困“守夜人”、发展“贴心人”的“三重角色”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助力老字号个体工商户焕发新生的有效路径。

引 路
  悦宾饭馆第三代经营者郭华曾面临经营权传承的制度性难题:传统“先注销、后设立”模式导致其多年积累的商誉、历史等无形资产遭遇“清零”风险。《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确立了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直接变更制度,为破解老字号传承中断这一核心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东华门所化身政策“引路人”,《条例》施行前即成立悦宾服务专班,主动对接经营者郭华,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政策解读,深入阐释直接变更制度的优势与操作流程,消除经营者顾虑;二是全程指导申报,协助梳理全套申报材料,扫清程序障碍;三是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优先受理、快速审核“一站式”服务。
  2022年11月1日《条例》实施首日,郭华成功领取了全国首张直接变更经营者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确保“中国个体第一家”的历史得以延续,成为我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守 夜
  个体工商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疫情最严峻时期,悦宾饭馆客流几近归零,房租、水电、税费等多重压力叠加,经营面临生死考验。
  危急时刻,东华门所干部主动担当纾困“守夜人”,深入调研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拿出纾困方案:能减就减、能免就免。通过政策联动,为悦宾饭馆等小微主体减免相关费用,仅水电费一项就节省开支数千元,有效缓解了经营压力。“关键时刻政府在背后撑了一把,就像有娘家人照顾一样,特别温暖。”郭华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众多个体工商户的心声。
  “守夜人”的担当,更在于在对经营常态的敏锐洞察和主动作为。针对部分食品经营主体“先装修、后审查”导致的布局不合规、改建成本高等问题,东华门所前置审批端口,最大限度减少经营干扰。
  2022年底,获悉悦宾饭馆计划翻新店面后,东华门所干部第一时间介入,依据最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规范,对其后厨布局及流程改造提供专业指导,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与保留传统特色风味间寻求最优解。通过资料预审、现场指导、快速审批的“组合拳”,悦宾饭馆高效完成改造升级,于2023年春节正月重新开业,成功抓住节日消费热潮,在新年伊始迎来新生。

贴 心
  以帮扶悦宾饭馆为起点,针对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的诉求多元、信息滞后、抗风险能力弱等发展痛点,东华门所深化“优服务”监管理念,聚焦悦宾饭馆等重点对象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积极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当好发展“贴心人”。
  “一户一档”精服务。为重点个体工商户建立专属“成长档案”,动态记录经营规模、行业特性及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个体诉求精准匹配。
  网格管家在身边。建立“市场监管网格员”制度,网格员作为政策宣传员、困难收集员、纠纷调解员,定人定点联系走访,确保“问题有人管、诉求有回应”。
  线上服务“不打烊”。搭建“东华门餐饮服务微信群”,及时推送政策信息,7×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提升沟通响应效率。
  风险预警早干预。依托大数据动态监测投诉举报及网络舆情,对潜在风险苗头早发现、早提示、早指导,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
  按需培训补短板。开设“你点我帮小班课”,邀请行业专家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合规经营等主题授课。
  法治护航防风险。发挥所内公职律师专业优势,为个体工商户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合同、雇工、纠纷等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筑牢法律风险“防火墙”。
  在东城区经营多年,郭华切身感受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现在去办事,工作人员热情专业,真心实意帮我们解决困难,倍感温暖。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让大家更有信心了!”郭华表示,将一如既往守法诚信经营,努力将悦宾饭馆打造成胡同里的“百年老店”。

□李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