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就是营商环境
本文字数: 1242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5年第二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北京、天津、山西、上海等地的创新做法入选。这些案例生动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不仅在于政策优惠、资源倾斜,更在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服务,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
曾几何时,不少企业办事“走弯路、走回头路、走冤枉路”,办事、办证备受折腾的新闻不断,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屡见不鲜,人为制造障碍、“踢皮球”等现象更广为社会诟病。这种折腾,既有违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执政精神,也不符合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定位。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以行风建设为切入口,推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正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北京市推出对企服务事项清单,将64项服务精准嵌入企业全生命周期;天津市开展“跟班式学习”,让干部以“学徒”身份深入企业一线找痛点、解难题——这些实践无不体现着“服务先行”的理念。
服务优化,重在实效。浙江省推行“简案快办”模式,将五大领域80项违法行为纳入快速办理通道,实现案件办理“一次不用跑”;湖北省咸宁市打造“12315”快处机制,承诺投诉5个工作日内办结;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四个公开”让群众“一眼找到人、办成事”。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更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经营者切身体会到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服务的提升,还须依靠监督保障。山西省阳泉市推出“案件回访+纪检监督”机制,对执法办案实行全周期闭环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出服务监督卡,集成12项服务功能和3条监督渠道,实现“一卡通办、有诉必应”。这说明,好的服务不能只靠自觉,更要靠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只有将行风建设嵌入权力运行全过程,才能避免服务承诺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尤其需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2亿户,面对如此庞大的经营主体数量,政府服务方式必须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上海市静安区“营商伙伴日”助力30余家企业快速落户,云南省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业务超157万件——这些案例证明,服务每优化一步,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就增强一分,市场活力也会随之提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钥匙,恰恰在“服务”二字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未来,各地应进一步以行风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升级,让“服务就是营商环境”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如鸟归巢”“如鱼得水”的营商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曾几何时,不少企业办事“走弯路、走回头路、走冤枉路”,办事、办证备受折腾的新闻不断,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屡见不鲜,人为制造障碍、“踢皮球”等现象更广为社会诟病。这种折腾,既有违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执政精神,也不符合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定位。市场监管总局近年来以行风建设为切入口,推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正是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北京市推出对企服务事项清单,将64项服务精准嵌入企业全生命周期;天津市开展“跟班式学习”,让干部以“学徒”身份深入企业一线找痛点、解难题——这些实践无不体现着“服务先行”的理念。
服务优化,重在实效。浙江省推行“简案快办”模式,将五大领域80项违法行为纳入快速办理通道,实现案件办理“一次不用跑”;湖北省咸宁市打造“12315”快处机制,承诺投诉5个工作日内办结;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四个公开”让群众“一眼找到人、办成事”。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更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经营者切身体会到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服务的提升,还须依靠监督保障。山西省阳泉市推出“案件回访+纪检监督”机制,对执法办案实行全周期闭环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出服务监督卡,集成12项服务功能和3条监督渠道,实现“一卡通办、有诉必应”。这说明,好的服务不能只靠自觉,更要靠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只有将行风建设嵌入权力运行全过程,才能避免服务承诺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尤其需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经营主体总量已突破2亿户,面对如此庞大的经营主体数量,政府服务方式必须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上海市静安区“营商伙伴日”助力30余家企业快速落户,云南省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业务超157万件——这些案例证明,服务每优化一步,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就增强一分,市场活力也会随之提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钥匙,恰恰在“服务”二字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未来,各地应进一步以行风建设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升级,让“服务就是营商环境”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如鸟归巢”“如鱼得水”的营商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 林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