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4:营商环境

“枪毙”复议风波

   本文字数: 1249


  “璐姐!又来复议申请了,是吴先生的!”小张的声音从楼道传来时,我手里的答辩材料刚敲完最后一个字。
  深吸一口气,点开邮件,那行“请求枪毙被申请人办案人员”再次刺入眼中——没错,“被申请人办案人员”就是我。
  从事市场监管工作这些年,上万件投诉、上百次复议我都扛过来了,但“枪毙”这样的字眼,还是头一回见。
  翻出原案才知,不过是一桩售后纠纷:吴先生拿着非被举报方销售的旧机器,坚持要求对方提供免费售后。我依法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竟招来如此怨恨。更让我头皮发麻的是,他前后通过不同渠道已经投诉举报了12次。每准备一套复议材料,我就要从全国12315平台、北京市市民投诉平台、信访平台等多个渠道,整理受理告知书、调解录音、不予立案决定书……每套流程重复十二遍,答辩材料堆得比键盘还高。
  夜里我失眠了,好不容易入睡,梦中一张模糊的脸反复嘶吼“你去死吧”,我想反驳却发不出声音,惊醒时浑身是汗,窗外天已大亮。自嘲一句“多大点事”,收拾收拾还是去上班——可刚坐下,又弹出两份复议申请,申请人栏赫然写着“吴先生”,诉求中“枪毙”二字依旧刺眼。
  我像掉进了怪圈:刚整理完一套答辩材料,下一份复议就来了,甚至还反过来质疑前一份材料的内容。“凭什么”三个字在我心里翻滚无数遍,直到所长召集会议,同事们拍着桌子说“这是威胁”“得查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我才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应对。
  为保护举报人信息,我悄悄去了被举报方的售后点。一查记录,我惊住了:吴先生的投诉竟有上百件!售后负责人叹着气说:“他哪里是消费者,就是个职业黄牛!收了一堆旧机器想换原装零件翻新卖,广东这边屏蔽了他,他就绕到广西来。我们拒收后,他就到处投诉捣乱!”
  真相水落石出,我奔回所里汇报。所长气得拍桌:“荒唐!敢拿监管当枪使,绝不能让他得逞!”转头又语气温和:“别怕,我向上级申请甄别这种极端复议,线索也移交给公安。局里有心理疏导,你去听听,别自己硬扛。”
  同事们也围过来:“璐姐,咱们一起应对!”听着这些话,我鼻子一酸,心里堵着的一口气终于散了。
  那之后,我加班仔细核对材料,每一份售后记录、每一页核查笔录都反复查看三遍,生怕有一点疏漏。有一天晚上,所长路过办公室,递来一杯热咖啡:“材料做扎实,别给这种人留借口。对了,被举报方准备报案,咱们帮助协调。”
  咖啡的热气氤氲在脸上,我突然想通了:吴先生的极端,不正是因为我们守住了法律底线吗?
  如今这事过去挺久了,可每次整理举报台账,我都会想起那段日子。它像一记警钟,提醒我对每一件投诉都不能马虎。那段难忘的经历,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教材”——只要站得直、行得正,就不怕任何别有用心的刁难。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