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3:全国“质量月”专题报

聚力提质筑基础 消费安全启新程

   本文字数: 8490


编者按
  
质量是发展之基,安全是消费之本。当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以质量治理现代化筑牢消费安全防线、提振消费信心,成为时代命题。
  9月16日,中国质量(南京)大会“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应势召开。这场汇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的盛会,既立足当下,分享汽车与消费品召回的实践成果、解读质量信用与品牌建设的创新路径,又着眼长远,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质量管控、破解产业链“卡脖子”难题的突破方向。从制度创新推动企业“被动召回”向“主动防控”转变,到技术赋能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再到品牌建设引领“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每一项议题与成果都紧扣“提质筑基”的核心,直指“消费放心”的目标。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份行动共识的凝聚。它让我们看到,质量治理现代化并非孤立的探索,而是制度、技术、品牌与责任的协同发力;提振消费信心也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安全可靠的产品、每一次高效规范的召回、每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之中。
  面向未来,唯有持续以质量为钥,打开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的双向通道,才能真正实现“产品更安全、消费更放心”,为建设质量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质量(南京)大会“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召开

  本报讯 9月16日下午,中国质量(南京)大会“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召开。会议由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主办,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等单位承办。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出席并致辞。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本次会议聚焦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共襄盛举。会议着重围绕如何加强产品质量变革、创新召回监管模式、优化智慧监管效能等展开研讨,为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质量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分为两个主题环节。在“召回为民促发展,提质增效守安全”主题环节,围绕汽车产品和消费品召回法规制度、召回实施效果、召回技术支撑能力、召回监管创新举措等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作了《产品安全与召回工作成果专题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发布“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在“传递质量信任,提振消费信心”主题环节,围绕质量信用、区域公共品牌提升特色产业品质竞争力、合格评定等在产品质量变革中的应用,发布了《统一代码服务质量信用协同发展新格局》主题报告和“区域公共品牌传递质量信任提振消费信心典型案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郭宇华,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马吉军,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赵非,得力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雪强,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原主任和秘书长、国际认可论坛原主席、国际质量基础设施网络原主席肖建华,国际人员认证协会秘书长George Anastasopoulos等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召回促进行业质量提升、区域协同共筑高质量发展等方向发表了主题演讲。此外,内蒙古、山东、吉林的市场监管部门领导分享了区域品牌建设成果。
  提质筑基,让产品更安全;质量先行,使消费更放心。会议强调,面向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以制度创新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持续完善产品安全与召回法规制度,强化企业产品安全与召回合规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从“被动召回”向“主动防控”转变;探索质量信用管理,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以技术赋能激发质量变革活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质量治理中的应用,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突破芯片、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以品牌建设引领消费升级,持续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打造一批兼具质量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金字招牌”,推动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迈向未来,让“中国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有关领导,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技术机构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本次会议。

□卓 木



广东:筑牢消费品召回“质量盾牌”以制度技术联动护航民生

  自消费品召回制度实施以来,广东始终以“召回提升产业发展”为引领,将召回工作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抓手,通过构建“制度+技术+联动+提质”的“质量盾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深化缺陷信息共享与消费秩序优化,成效显著。2024年以来,全省指导317家企业实施452批次缺陷消费品召回,涉及产品165万件,“召回监管为民守安全”的属性持续凸显。
  在制度建设层面,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双轮驱动模式。
  一方面,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制定实施《广东省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召回全流程管理要求,为召回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实现缺陷产品从信息发现、调查核实到处置整改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问题产品“早发现、早处理”。
  为强化监管效能,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依托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专门开发缺陷信息处理模块,成功打通学校、社区、医院等末端信息触点,为精准开展缺陷调查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同时,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还动态组建并更新专家智库,目前已汇聚涵盖机电、轻纺、儿童用品等领域的权威专家442名,通过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解读、风险研判等专题培训,显著提升缺陷识别精准度与调查处置专业化水平。
  在协同合作上,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构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动机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与香港、澳门在法规通报、信息共享、召回协作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大湾区消费品召回互联互通。
  在全国范围,与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享缺陷线索,形成跨区域风险预警与协同处置合力。
  在国际视野下,累计跟踪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消费品召回案例近2万例,指导企业做好“境外召回+境内响应”联动,此前已推动企业召回2.4万件存在风险的婴儿摇椅。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一次召回,提升一个产业”的理念,以召回工作推动产品质量迭代升级。在守护安全方面,针对移动电源热失控风险,指导深圳罗马氏科技有限公司召回3款22批次、共49.17万件产品,45天内实现召回产品动态清零,并同步推动技术机构发布移动电源产品相关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在促进发展方面,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针对洗衣凝珠儿童误食舆情,推动龙头企业改良包装、提升标准;针对便携式食品器具安全问题,指导小熊电器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改良后产品市场反响良好,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三成。
  在惠及民生方面,编制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缺陷产品问题现场检查工作指引》,被市场监管总局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有效解决基层监管“不会查、查不准”的痛点。
  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中国质量大会精神与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产业联动,完善风险监测、缺陷召回、质量提升、品牌增值的闭环体系,与各方携手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广东力量。

□郭宇华



浙江:以“四强化”构建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网络销售发展迅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6月发布了进一步加强网络销售消费品召回监管的公告,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主体责任和要求,严守保护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作为制造大省、消费大省、平台经济大省,2024年全省网络销售总额达到2.23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既为消费注入了强劲动能,也对网络销售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守护好消费安全“最后一公里”,成为提振消费信心、助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探索构建了“平台+产业、监管+服务、召回+提升”的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全省共召回缺陷消费品158万多件,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成效的取得,核心在于该局坚持系统思维,重点推进了“四个强化”工作。
  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统筹谋划,从系统部署、平台监管、技术赋能方面整体推进,完善召回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将涉及人身安全的网络重点消费品纳入监管清单,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高位部署推进工作。
  压实平台责任,落实网售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定,督促平台企业及时下架缺陷产品链接,并将销售不合格产品行为纳入平台内经营者的信用评分体系,加强对经营者违规信息的自查和处置。
  夯实技术支撑,集成质量标准、质量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智能工具和服务资源,聚焦重点消费品产业集群,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2.0平台。努力打造企业发展集成服务商,切实通过质量帮扶提升网络销售消费品的质量。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监管质效。依托浙江数字政府2.0建设,打造省级消费品召回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召回的精准性、时效性。
  迭代风险监测平台,持续完善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系统。在电商平台、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设立伤害信息监测点489个,加强对网络销售消费品的常态化监测,累计入库消费品风险信息120万条。
  开展风险智慧评估,加强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创新“系统研判+专家评估”方式。去年以来,共完成10万余条产品信息的研判,启动消费品缺陷调查131次。
  创新风险处置机制,围绕8大类、33种重点消费品,紧盯网络抽查发现问题,以及合规率相对比较低的品种,探索构建消费者监督抽查与缺陷产品召回联动机制,对缺陷产品做到快发现、快处置。去年以来,共召回网络热销电动自行车、燃气相关产品6万余件。
  强化源头治理,助推产业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前移监管关口,努力实现召回一个产品,提升一个产业。
  开展质量问题攻关,实施质量提升“双百攻坚”,与总局召回中心联合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检测与质量提升项目,推进电动自行车、跑步机、智能马桶等领域技术攻关,去年以来帮助解决企业质量问题3700多个。
  推进平台+产业双向赋能,启动AI产业加速器计划。制定出台平台经济扩内需促消费若干举措,重点培育25个百亿元以上消费品产业集群,打造女装、珍珠、小笼包等发展典型。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绿色直播间运营规范,建成绿色直播间260个,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改革产品抽检制度,先后出台优化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深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改革两个意见,加大对人身伤害风险高、价格明显低等网络销售消费品的抽查力度,对连续经营多年的网店实施跟踪抽查。2025年1至8月,网络销售消费品的抽查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0%。
  强化多方协同,合力攻坚突破。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加强政企协同,建立“需求直达事件部门,服务直达企业群众”的双向直达机制,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平台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率先发布电子商务平台召回行动共同倡议。
  加强省市协同,编制省市县三级召回工作事权清单和责任清单,在11个设区市全覆盖设立浙江省缺陷产品召回技术评价中心分中心,完善信息归集、分析研判、缺陷调查、督促召回的管理体系。
  构建长三角网络销售消费品安全与召回监管常态化协作机制,联合推进伤害信息监测、缺陷技术分析、问题协同共治、问题响应联动等工作。着力破解跨区域监管难题,为全国网络销售监管提供长三角方案。

□谢小云



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六届中国质量(南京)大会前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征集。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荐,在总局质量发展局的指导下,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研究确定15家企业为2025年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
  申报单位: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重庆市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构建起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矩阵,构建智能预警与数据协同的全链路数字质量大脑,打造数智新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实现质量大数据联动互通,创建预防级先进质量体系,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典型案例2
  申报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践行“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以用户为中心,融合数字化技术与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构建电智化质量管理“345”模式,推动品质、安全与可靠全面跃升。
  典型案例3
  申报单位: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以“人工智能+质量管控”为核心,构建数智化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从AI驱动的用户问题处置体系,到软硬件协同的产品验证体系,再到供应商材料一致性标准管理,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效能。
  典型案例4
  申报单位: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依托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持续升级迭代,确保家具及家居产品全球技术标准统一的同时适配中国市场。全球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快速召回响应渠道与24小时全球报告系统,诠释了“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追求。
  典型案例5
  申报单位: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构建集过程自动检测、全链条风险防控、智慧供应链协同的一体化办公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自研视觉检测系统实现亿级产量下的微米级缺陷识别,智慧物流数字化平台实现可视化管控,让“得力,让工作学习更得力”的承诺落地生根。
  典型案例6
  申报单位: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实践:建立“以演促防、以演促改、以演促优”机制,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日化用品安全评估和管控体系。全球科学力驱动的安全评估闭环管理体系以及全链路端到端演练体系,为“关爱每一个家庭,成就更美好的生活”筑牢根基。
  典型案例7
  申报单位: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推荐单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实践:打造全方位数智化家电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实现全流程一物一码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处置演练,助力品质提升35%,以实际行动践行“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品质生活”。
  典型案例8
  申报单位: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出发,构建产品可靠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推出ABC三级召回标准和用户投诉服务8D处理机制,实现市场新品问题反馈闭环管理,显著降低产品返修率,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
  典型案例9
  申报单位:南京海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以“零安全事故”为目标,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家电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提出缺陷分级响应机制,形成高风险场景判定测试标准、24小时应急启动等技术举措。
  典型案例10
  申报单位: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搭建融合数据驱动的产品“质量大脑”,实现全链路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预警,构建缺陷产品召回五级响应机制,通过缺陷产品召回推动标准改进升级,落实基于缺陷产品召回的产品安全标准闭环管理理念。实现被动合规到主动改进。
  典型案例11
  申报单位:江苏艾斯特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打造“正向追踪与反向溯源协同的双链管控体系”,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处置演练,精准锁定问题批次,提高召回效率,用“品质为‘乒’,匠心为‘搏’”的理念彰显专业底蕴。
  典型案例12
  申报单位:辽源市欧蒂爱袜业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单位:吉林省市场监管厅
  创新实践:以“袜机夹线装置”专利引领行业技术升级,建立消费者协同治理机制,实施“预防+响应”袜子产品质量管控模式,赋能召回效率提升,让“品味生活,享受爱”的理念融入每一双袜子。
  典型案例13
  申报单位:内蒙古高勒牧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聚焦中小微企业组织管理的特点,在产品召回实施中创新提出线上线下分渠道缺陷产品召回策略,保障消费者安全。
  典型案例14
  申报单位:山西三益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基于燃气产品缺陷成因分析,推动配件工艺改进,引领标准升级,落实“三益燃具,军工品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15
  申报单位: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河北省市场监管局
  创新实践:建立贯穿研发、生产、检测全流程的婴幼儿服饰产品“质量防火墙”,一物一码实现全流程产品质量信息追溯,充分彰显“关心孩子,创造未来”的责任担当。
  这些典型案例展现了我国汽车和消费品企业在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体系中的创新突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希望广大企业以创新实践典型案例为参考,强化召回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共同推动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