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7:专题报道

第56届世界标准日

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本文字数: 6560

  国际海报

  中国海报

  10月11日,湖北省孝感市市场监管局举办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重点对孝感麻糖、孝感米酒等地方特色产业相关团体标准进行宣贯解读,为企业准确理解和执行标准提供专业指导,助力“孝感味道”飘香世界。 □宋桂舟 柳江涛/摄影报道

  10月14日,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举办2025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图为该局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普及标准化知识。 □姜珂身 董 娟/摄影报道


编者的话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围绕上述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有关标准化研究机构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共同推动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标准智能研制系统
首批50个标准参研单位试用

  本报讯 (记者 陈 静)10月14日,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记者在活动上获悉,随着标准数字化进程提速,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组织研发并发布了国家标准智能研制系统,目前已部署50个标准参研单位试用系统。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和全国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国家标准智能研制系统的发布,将标准研制流程从“线下串行”转为“线上并行”,参研各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可随时交流、专家可同时在线操作,真正实现标准状态一目了然、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同时对各阶段标准文件实行版本管理,形成不可篡改的过程档案。
  国家标准智能研制系统的另一大功能在于标准内容智能辅助编写。该功能包含五大核心能力:一是辅助生成标准内容,可基于海量标准数据,智能推荐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研制效率;二是自动标记文本信息,可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对术语、图、表、公式等进行分类标记,挖掘数据价值;三是智能匹配标准样式,可实现内容与样式分离,发布版本严格符合国家标准编写规定,让标准编写者告别格式烦恼;四是关联引用标准内容,可一键生成标准知识图谱,可视化呈现引用关系,提升研读效率;五是查询比对核心指标,可支持不同标准、新旧版本核心指标的横、纵向对比,避免指标交叉重复。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了解到,在首批单位试用基础上,将有序吸纳更多单位参与试用,并以试点反馈为核心,加速系统的迭代优化,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与易用性,最终推动系统在全行业、全领域的全面应用,赋能标准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举办科技合作与成果发布活动
协同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陈 静)10月13日,作为市场监管总局第56届世界标准日活动预热环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举办科技合作与成果发布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标准院与国家信息中心、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中国计量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谋划共建标准科研生态、共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促成果转化应用,围绕标准化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开启深度融合、共进共赢的新篇章。
  在科研成果发布环节,标准院集中展示了重点科研领域、重要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发布《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标准化蓝皮书(2024)》《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标准数字化演进蓝皮书》《法规引用标准:国际观察与中国实践》等研究成果。活动现场通过科研成果展示、实验室展演等形式,让与会嘉宾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标准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获悉,近年来,标准院积极对接全产业标准化需求,力求让标准覆盖民生关键领域;广泛团结全国、全系统标准化研究机构,共同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标准治理。该院有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探索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努力让标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增进民生福祉的“定心丸”、促进全球合作的“黏合剂”。

祝 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宏大而深远,旨在化解社会失衡、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缓气候变化。为实现这些目标,亟需众多公共与私营部门紧密协作,并充分利用包括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在内的所有工具。
  抗击全球疫情的艰巨斗争表明,必须以包容性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将使社会更具韧性,并促进其公平与公正。今天,诚邀您与我们携手并肩,共负使命,彰显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重建美好家园中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标准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关键。
  协作是整个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石,这充分证明了合作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深刻诠释了“团结之力大于个体之和”的坚定信念。通过携手共进,我们能够为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直面可持续发展挑战。
  秉承这一精神,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世界标准日”系列活动,持续展示国际标准如何以多种途径推动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标准助力可持续发展,实现“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

福建 标准化深度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陈长飞)10月14日,福建省2025年世界标准日系列宣传活动主场活动在福州市举行。
  活动期间,一批两岸标准共通工作成果发布,福建省国际标准化工作协作机制成立,部分企业与国际标准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并现场签约。与会代表围绕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进高校、国际标准化工作、团体标准工作、两岸标准共通试点等交流经验体会。
  据介绍,近年来,福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意见》,建立省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支持设立标准化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标准化发展之路。
  “标准领航”赋能产业集群。福建坚持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聚焦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标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品质跃升。截至目前,全省152项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级“领跑者”,组织832家企业参与标准创新型企业培育,2024年福建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11项,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格局。
  “标准出海”打通国际通道。福建立足对外开放优势,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业走出去”。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福建省首场国际标准对接会、标准赋能产业发展冶金专场和纺织专场,吸引300余家企业、100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1月至9月,全省新增参与ISO、IEC标准制修订21项,同比增35.7%。
  “标准赋能”拓展应用场景。福建将标准化理念延伸至社会治理、农业发展、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以标准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全省征集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16个,拟下达7个,涉及碳排放、托育服务、数字水务建设等;5个项目获批国家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1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智慧交通服务业试点。

北京 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升级 伙伴协同共促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 10月11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主办的“在京全国标委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对接会成果发布暨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举行。
  据悉,今年以来,该局持续深化在京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对接机制,聚焦各区特色产业,围绕人工智能、医疗装备等领域组织举办了12场专题对接活动,累计吸引400余家重点企业和近30家在京全国标委会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对接活动呈现出多个标委会协同参与、国内国际标准需求协同推进等新特点。比如,在医疗装备产业对接会中,3家相关标委会参与,既解答了企业对标准的疑问,又确保了标委会间标准制定的协同。
  通过持续深化机制建设、加强沟通协作,北京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碳排放管理、智能运输系统、新材料、航空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标准化成果。今年以来,已牵头推动1000余项国家标准立项,在通信、物流、纳米技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北斗卫星导航、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发布国家标准800余项。
  活动现场发布了北京市服务业标准化案例集和北京市高质量团体标准案例集,共收录30余个服务业标准化案例和14个团体标准案例,涵盖文旅服务、养老服务、金融集成电路(IC)卡、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民生与高科技领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案例集的发布将推动更多服务业企业通过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与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冉 一



重庆 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有力 80项地方标准最新发布

  本报讯 (记者 常 宇)10月14日,第56届世界标准日到来之际,重庆市召开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通报暨地方标准发布会,正式启动标准化宣传周活动。会上,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通报改革试点成果,介绍最新发布的80项地方标准,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标准动能”。
  作为全国14个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重庆自今年2月以来,推动地方标准流程重建、体系重构、制度重塑,形成标志性成果。在压减标准存量上,重庆市对33个市级主管部门1454项现行推荐性地方标准开展集中复审,目前已废止445项,清理“僵尸”标准27项;在控制增量上,聚焦地方特色与统一大市场需求,严把立项关,两批次立项标准同比下降66.8%。同时,团体标准活力得到有效激发,1月至9月全市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56项,同比增长92.6%。
  试点期间,重庆市建立了地方标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完成124项标准审查工作;优化专家审查职责分工,落实“谁提出、谁实施,谁归口、谁宣贯”责任;升级地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实施反馈、投诉举报功能,1月至9月平台阅读量超2.2万人次。
  此次发布的80项地方标准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涉及农业林业、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口岸物流、牵引设备更新等方面。接下来,各标准归口单位将按《重庆市标准化条例》要求,组织标准宣贯实施与监督检查,及时收集反馈情况,让标准切实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宁 首席标准官研修提升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标准化创新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马 霞)10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标准院)、南宁学院共同举办“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暨首席标准官高级研修班”,推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标准化创新,提升全市首席标准官及标准化相关人员专业能力。
  在主题宣传环节,主办方播放了《南宁标准 质赢未来》和《中国(南宁)——东盟标准化AI智链平台》推广宣传片,并为“邕标创未来”挑战赛获奖队伍颁奖,展示优秀获奖作品。全体人员还观看了企业标准化成果展,并积极参与标准化知识抢答。
  在研修培训环节,主办方以“智启标准·创领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标准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标准化领域专家分别作《AI驱动·标准协同:迈向数智化转型的范式跃迁》和《锚定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企业标准化的协同赋能与路径创新》主旨演讲。广西标准院对东盟/RCEP国家专题标准信息平台的使用进行培训,对当日正式上线的中国(南宁)——东盟标准化AI智链平台进行试用推广。5家企业代表分享各自标准化工作经验,并就企业标准化工作痛点和难点进行探讨。

湖北 以标准化助力“支点建设”

  本报讯 10月11日,由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主办、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承办的第56届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在武汉举行。本次活动以“标准化助力支点建设,促进湖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技术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标准化支撑湖北“支点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路径。
  活动现场,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湖北省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系统总结了湖北在标准化改革创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国际化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报告指出,2024年湖北省标准化工作实现全面突破,参与我国牵头的国际标准25项、国家标准812项、行业标准549项;发布省级地方标准242项,累计现行有效省级地方标准1977项;以标准服务支撑“两新”行动、引领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产业向新升级、驱动新兴产业赛道布局,有力推动“51020”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标准化服务支点建设案例分享”环节,7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检测机构的代表围绕湖北省支点建设“七大战略”(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分享了标准化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2025年度湖北省标准化资助项目名单,共有10项国际标准、25项国家标准、85项省级地方标准和25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项目获得资助,涵盖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等多个重点领域。

□鄂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