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持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本文字数: 856
本报讯 (记者 陈长飞 通讯员 赵晓帆)今年以来,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擦亮“特殊食客·特别守护”宣传品牌,以“五进”科普宣传为载体,着力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展特殊食品专题宣传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超18万人次。
在省级统筹层面,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采取“线上直播+视频回看”的教学模式,以培训万名食安员为抓手,切实筑牢特殊食品安全防线。截至目前,相关培训已覆盖42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7万余家经营主体。同时,该局线上组织“两个责任大家谈”活动,凝聚监管部门、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力量,深入探讨特殊食品监管创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议题。
福建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精准开展特殊食品安全科普,守护“一老一小”安全。漳州市在老年大学开设“守护银发健康”讲座并拆解诈骗套路;三明市通过“村村通广播”循环提示“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增强群众特殊食品安全意识;南平市面向青少年开展30余场进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厦门市、平潭县组织开展与居民趣味互动活动,讲解“小蓝帽”标识;龙岩市进入经营商户张贴销售专区标识;泉州市启动“百城千家食品安全承诺行动”。
同时,福建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拓展传播载体,打造多元化宣传场景。厦门市建成首个食品安全主题公园;泉州市将每月15日定为“食品安全集中宣传日”,全省政务平台发布科普信息超60条,同步开展线上有奖问答、线下“实物辨假”活动;漳州市、南平市在执法检查中现场解读特殊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形成“监管+宣传”协同效应。
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对“保健品”欺诈的辨别能力明显增强,青少年建立基础特殊食品认知,农村居民掌握“认准‘小蓝帽’、查验注册号”等选购技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明显提升,已初步形成“监管引导、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在省级统筹层面,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采取“线上直播+视频回看”的教学模式,以培训万名食安员为抓手,切实筑牢特殊食品安全防线。截至目前,相关培训已覆盖42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7万余家经营主体。同时,该局线上组织“两个责任大家谈”活动,凝聚监管部门、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力量,深入探讨特殊食品监管创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议题。
福建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精准开展特殊食品安全科普,守护“一老一小”安全。漳州市在老年大学开设“守护银发健康”讲座并拆解诈骗套路;三明市通过“村村通广播”循环提示“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增强群众特殊食品安全意识;南平市面向青少年开展30余场进校园科普宣传活动;厦门市、平潭县组织开展与居民趣味互动活动,讲解“小蓝帽”标识;龙岩市进入经营商户张贴销售专区标识;泉州市启动“百城千家食品安全承诺行动”。
同时,福建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拓展传播载体,打造多元化宣传场景。厦门市建成首个食品安全主题公园;泉州市将每月15日定为“食品安全集中宣传日”,全省政务平台发布科普信息超60条,同步开展线上有奖问答、线下“实物辨假”活动;漳州市、南平市在执法检查中现场解读特殊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形成“监管+宣传”协同效应。
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对“保健品”欺诈的辨别能力明显增强,青少年建立基础特殊食品认知,农村居民掌握“认准‘小蓝帽’、查验注册号”等选购技巧,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明显提升,已初步形成“监管引导、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