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着力提升保健食品工作社会效益
本文字数: 818
本报讯 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保健食品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创新监管与服务方式,通过开展“四专”行动,有效提升保健食品社会效益。
组建“专职队伍”,推动科普宣传精准化。成立保健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系统整理科普知识及防骗技巧,深入公园、广场、农贸市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依托科普驿站、公交车、电子显示屏、“E波广告”等载体广泛传播保健食品知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科普宣传120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000余人次,显著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和防骗能力。
开展“专题培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内江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分批组织监管人员及生产经营主体参加专题培训,重点强化资质审核、进货查验、经营过程控制等环节责任落实,培训人数超1万人。统一规范印制并发放保健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经营。
组织“专门活动”,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针对乡镇、社区群众保健食品认知薄弱环节,内江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村村通广播每天播放保健食品防骗顺口溜2次、宣传车到乡镇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巡回宣传,监管骨干深入30个乡镇(社区)开展“面对面”科普。通过实物对比、案例解析等方式,通俗讲解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等知识,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咨询400余人次,精准解答问题8类,有效填补了基层保健食品科普空白。
设立“专线电话”,强化维权服务效能。依托“12315”热线,实行专人值守、24小时响应,高效处理保健食品投诉举报。对查证属实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举报人奖励,确保投诉“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构建起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组建“专职队伍”,推动科普宣传精准化。成立保健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系统整理科普知识及防骗技巧,深入公园、广场、农贸市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依托科普驿站、公交车、电子显示屏、“E波广告”等载体广泛传播保健食品知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科普宣传120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000余人次,显著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和防骗能力。
开展“专题培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内江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分批组织监管人员及生产经营主体参加专题培训,重点强化资质审核、进货查验、经营过程控制等环节责任落实,培训人数超1万人。统一规范印制并发放保健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经营。
组织“专门活动”,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针对乡镇、社区群众保健食品认知薄弱环节,内江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村村通广播每天播放保健食品防骗顺口溜2次、宣传车到乡镇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巡回宣传,监管骨干深入30个乡镇(社区)开展“面对面”科普。通过实物对比、案例解析等方式,通俗讲解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等知识,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受咨询400余人次,精准解答问题8类,有效填补了基层保健食品科普空白。
设立“专线电话”,强化维权服务效能。依托“12315”热线,实行专人值守、24小时响应,高效处理保健食品投诉举报。对查证属实的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举报人奖励,确保投诉“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构建起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龚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