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4:营商环境

高标准推进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试点

   本文字数: 1585


  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自获授权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试点以来,在统一标准、数字赋能、防范风险、跨区协同上精准发力,有效打破企业跨区域经营壁垒,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制度创新,构建统一规范审查标准
  制定统一标准。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名称登记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系统梳理经营主体名称登记的全业务类型、全流程环节,制定全省统一的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工作指引。该指引覆盖8类常见业务类型,明确每项业务的提交材料规范与审查要点,推动实现全省范围内“审查有据、标准一致、服务同质”。
  优化审查流程。在统一审查标准的基础上,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登记服务流程,出台四川省企业名称业务审查管理规范,明确审查程序、审查要求、审查规则及责任,有效减少因规则不清晰造成的登记窗口反复退件问题,为申请人提供政策、标准、流程“三统一”的名称登记服务。

数字赋能,升级智能便捷服务平台
  升级申报系统。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以经营主体需求和高效便捷为导向,聚焦“起名难”问题,将名称登记改革与智慧监管平台深度融合,梳理形成30余项优化需求清单,不断迭代升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现企业名称自动查重、近似名称清单提醒、限用字词智能提示,有效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保障企业自主选择名称权。
  清理优化名称库。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以完善名称禁限用字词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建立名称使用清理规则,有效清理和规范企业名称库。通过企业名称库与在册库企业登记信息智能比对,及时清理自主申报、变更和注销登记中已过保留期的名称累计43万余条,清理本省禁限用字词9600余个,充分盘活释放名称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名称库数据质量。

跨区协同,创新实施川渝“云注册”
  提升区域协同影响力。四川省和重庆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川渝两地大型企业落户难的现实问题,结合“三朵云”创新服务改革举措,深化川渝两地企业以“云注册”模式办理登记。已经登记的企业法人申请变更为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的,允许企业名称冠以“川渝开放合作区”“川渝高竹新区”“川渝遂潼”等字样,作为川渝两地一体化发展的统一标识,提升区域协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完善协同服务管理机制。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联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川渝名称登记业务规范指引》,统一两地名称审查规则,印发《关于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合作备忘录》,对两地行业表述字词库、禁限用字词库进行了“两地一体”“动态调整”的统一规范。经营主体在川渝两地名称自主申报的,适用同一规则、同一标准,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董若洁



编辑点评
   本文清晰展现了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将企业名称登记这一“小切口”,做成了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文章”。其成功经验在于三点:一是以“统一标准”和“数字赋能”筑牢基础,让服务有章可循、有智可依;二是以“清理名称库”等务实行动盘活资源,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与担当;三是以川渝“云注册”打破地域藩篱,巧妙地将行政协同具象化为企业可感知的统一标识,极具创新性与示范意义。
  四川的实践不仅便利了企业,更探索出一条通过制度型开放促进区域一体化的有效路径。期待这些经验能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更多基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