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1:要闻

宝塔山下话党建

——陕西省延安市“小个专”党建引领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文字数: 2219


  如今,在宝塔山下,一场关于“小个专”党建引领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蓬勃展开。在陕西省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光告诉记者,该局紧扣时代脉搏,以“党建+工会+服务+协同”四维联动模式为抓手,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和网约配送行业这片新兴沃土上,续写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红色基因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织密红色网格,让组织根系深扎沃土
  为筑牢党建根基,延安市构建起“社会工作部主导、非公党委主管、领导小组主抓、党建指导站落实”的四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农产品物流产业园里,党建指导站的工作人员正逐户走访商户,核对党员信息、了解经营难题。“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照陕西省‘小个专’党员信息系统,做到企业个数、经营性质、企业效益、党组织情况、党员情况‘五清’,确保党组织建设精准发力。”延安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指导科科长雷亚红介绍说。截至目前,延安市共建立“小个专”经济组织党组织476个,党员3211名。全市网约配送行业成立临时党支部1个;协调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市场监管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2个。
  针对网约配送员群体“流动分散、作息不固定”的特点,该局通过灵活组建流动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等形式,推广“智慧党建”模式,依托平台企业、站点等开展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工作覆盖率。
  在与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在这片土地上奔涌不息的红色力量。雷亚红告诉记者,为纵深推进“小个专”和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她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等10多个相关部门密切联系,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模式合作共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逐渐成为部门合力的有力抓手。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网约配送员权益,延安市成立全市网约配送行业工会联合会,为配送员撑起“保护伞”。工会积极开展集体协商,围绕工资待遇、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核心议题与平台企业沟通,先后解决配送员“社保缴纳难”“申诉渠道不畅”等问题20余个。

精准“送政策”,让红色暖流滋润发展
  在走访中,记者参加了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及宝塔区局、市场监管所共同组织的网约配送员座谈会。各平台配送员纷纷反映自己日常遇到的问题。虽然不少问题超出市场监管职能范围,但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耐心回复,当场不能解决的,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
  南市市场监管所所长王廷艳告诉记者,基层市场监管所面对鲜活个体、需要解决琐碎具体问题,很多时候不能仅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多年来,所里不仅积极解决网约配送员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帮助协调孩子上学等生活问题。王廷艳说,只有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日常监管才会更加有效。
  在宝塔区的一处“红色驿站”,记者看到微波炉、饮水机、灭火器、雨具、急救箱、书籍等一应俱全,配送员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了能加热。延安市将网约配送员群体纳入“骑手友好社区”关爱行列,解决“进门难、停车难、寻路难”的问题;通过设立红色驿站、提供普惠服务等措施,解决“就餐难、喝水难、休息难”的问题;通过整合商圈资源、签约骑手友好小店,新添暖“新”港湾,体现党的关爱凝聚,提升群体获得感。目前全市已建立暖“新”驿站10个,共有骑手友好小店73个。
  雷亚红告诉记者,该局以党建为抓手,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网约配送员群体归属感,助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该局投入资金24.5万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暖心慰问、志愿义诊、免费体检、夏送清凉等关爱活动40余次,关爱1160人。

凝聚“新力量”,让红色基因赋能治理
  在加强“小个专”和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中,延安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网约配送员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
  该局组建“骑兵观察团”。配送员在送餐途中注意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微信群反馈问题线索。“骑兵观察团”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延安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吹哨人”机制,鼓励网约配送员举报企业违法线索。“我们就像‘食品安全侦察兵’,送餐时如果发现商家卫生不达标、使用过期食材,会第一时间拍照举报。”党员配送员刘师傅说。党员配送员担任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员,在配送过程中主动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封签是否破损。与此同时,该局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活动,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的“移动防线”。
  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县级督察专员李亚锋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加强组织引领,选优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小个专”和网约配送员群体党组织书记,持续壮大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好“红色驿站”“暖新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此同时,树牢“延安红领党建”品牌,培育“党建强、发展强”的示范点,以“四维联动”的生动实践,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属于圣地延安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和华 通讯员 张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