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5:食品安全

“美食之都”食安治理有良方

   本文字数:1904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古蜀文明发祥地成都,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今有“世界美食之都”之头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蝉联“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最久长的地方,四川省成都市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城市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首要工作。2016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成都市不断深化社会共治、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推动行刑衔接,市民的食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升高。

涨知“食” 聚合社会共治力量


  2021年6月,成都市聚焦社会关注度高的网红餐厅、连锁餐饮、校园及周边、旅游景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在短视频平台创新开设“你点我查”栏目(《督哥来了》),通过大家评、网民点、实地查,将栏目打造成为食品科普宣传的“宣传阵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平台”、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栏目”。“你点我检”栏目总计播放量超过1亿次,点赞166万余次;先后拿下城市级政务抖音号影响力第一、热门视频第一,并包揽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热门视频Top3中的第一、第二名。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建立26个“互联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482场,直接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网络覆盖人群超600万人,累计浏览22.9万人次。建设14个市民身边的“食安文化微公园”,以绿色、健康、自然为内涵,依托“一园一品”理念策划建设“幸福号·食安列车”“食安文化墙”等宣传“景观”,多角度展示食品安全文化,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涨知“食”。

促融合 助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充分发挥食品产业上下游高度融合化的典型特质,重构绿色食品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食品+文旅”“食品+餐饮”“食品+新经济”融合发展。
  在318国道串联起的邛崃市、蒲江县大塘镇、大邑县王泗镇等传统白酒产区,成都市引进一批文化、旅游、娱乐项目,建成一批特色酒庄,打造融合白酒酿造、酒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白酒文化主题村落,推进“中国白酒特色酒庄集群”建设。
  以建设“三城三都”为机遇,以“美食之都”赋能成都食品产业发展,围绕川菜文化体验馆、川菜博物馆、“乡村十八坊”等开发川菜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成都食品新消费场景;以成佳茶乡为核心,打造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推动茶旅融合纵深一体化发展;依托中国天府农博园,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博展示区,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展示展销平台和供应链节点。

出新招 建立行刑衔接新机制


  在成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他们有着自己的单位,穿着自己的制服,却每日去别的单位报到上岗。这一切,要源于成都市创新实施的“驻局警务室”和“检察官提前介入工作室”制度。
  为解决行刑衔接不紧、不畅、不及时等问题,2016年10月,成都市率先在青羊区探索设立公安机关派驻市场监管部门警务室,由区公安分局派出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干警常驻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特别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工作。
  在“驻局警务室”模式下,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共同建立涉刑线索合并受理处置机制,对食品安全工作执法流程进行优化,精简涉刑案件移送处置流程,共同研判、提前介入、联合执法、现场接办,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公安干警联合办案使得执法底气更足、对犯罪嫌疑人的打击震慑力度更大,有效维护了辖区市场秩序稳定和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为解决检察监督参与不足、监督落实缺乏刚性、对证据的把握和罪名认定意见不一致等问题,有效减少食品类经济犯罪案件“带病”进入检察环节,2020年2月起,成都市在崇州市、郫都区、双流区、金牛区、青羊区等地开展创新探索,选择17个基层检察院在当地公安机关设立“检察官提前介入工作室”(“检察工作室”“办案中心”)等,通过指派检察人员入驻“提介室”,对食品安全等经济犯罪案件实行实质性提前介入。
  “检察官提前介入工作室”模式下,检察机关和公安部门同步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和源头介入引导取证,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推动取证程序更加规范化,降低执法人员执法风险,提高案件起诉率和办案效率;检察官通过主动追诉转变,加大对侦查活动的司法控制和监督力度,检察官诉前主导得到充分体现;行政机关案源信息将直接推送到检察系统和公安部门,检察系统作出不起诉处理后也将反向推送行政机关,反向移送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运用检察建议帮助涉案行业建制堵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截至目前,“检察官提前介入工作室”共参与83起食品安全案件,无一起食品安全案件“带病”进入检察环节,证据不足不起诉率从2019年的14%降至0%,案件审查起诉办案周期从平均四至五个月缩短至30天左右。

□阳 彦 王 珍